如火什么什么四字成语
《如火燎原之典》
“如火燎原”这一成语,其源头可追溯至古代典籍《尚书》中的《盘庚篇》。盘庚,乃是商朝的第十代君主,也是商汤的九世孙。他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即将都城从原先的奄地(今位于山东曲阜)迁移至殷地(今河南安阳)。自此以后,商朝也被称为殷朝,整个时代亦可称之为殷商时期。《盘庚篇》实为盘庚在殷前后的报告辞集结。
在盘庚殷之后,这一变革却遭遇了来自主贵族与普通们的强烈反对,致使社会不安。他多次向与们发表训诫,曾言辞犀利地斥责某些权臣贵戚:“你们为何不向我禀报,反而散播流言,扰乱人心,蛊惑大众!这就像大火在原野上燃烧,人们避之不及,又怎能扑灭?”这几句话在《盘庚篇》中有着详尽的记载。
“若火之燎于原”这一表述,后来逐渐演变为“如火燎原”这一成语,用以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速且难以阻遏的事物。亦作“星火燎原”之用。
在明朝张居正的《答何莱山论夷情》一文中,他以“星星之火,遂成燎原”来形容某些事件的发展。这里的“星火”或“星星之火”指的就是微小的火种,而今多被用来比喻初期的力量虽然微小,但却富有生命力。成语“星火燎原”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即由此而来,意指初期微小的新生事物具有伟大的发展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