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yy说话别人听不到
关于拯救文字失语的拯救行动
文字交流作为人们沟通的桥梁,日益成为了现代社交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觉心中所想难以用文字付诸行动,产生了所谓的“文字失语”现象。
实际上,“文字失语”并不是真正的失语,许多人在社交平台和网络流行语的帮助下,虽然能够快速表达自己,但却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语言生成的能力。他们的表达依赖网络和流行语,而非自我生成的语言。这种趋势不禁让我们担忧,文字表达能力退化将会对人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造成怎样的影响。
“文字失语者互助”的成立,正是对这一现象的反思和自觉。成员们渴望找到一种更加丰富和具有深度的表达方式。社会学家伯格曼的“装置范式理论”指出,在电子媒介时代,我们的表达和交流越来越依赖电子媒介的装置。这些装置设计得越来越人性化和友好,使得人们在使用时觉察不到它们的存在。应用界面、短视频、表情包、流行语、梗等,都是人们表达时所依赖的“装置”。
过度依赖这些“装置”并不利于我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我们需要有意识地跳出这种装置依赖,训练自己在思维中主动去生成语言和文字的能力。为此,我们提出以下三个建议:
多读纸质书少看视频。读书是从容、双向和可以反复的,默读的孤独性和理性思考有助于建构“理性自主的自我”,让思维在默读和静观中保持文字生成的活性。相对于短视频的直观、形象、、趣味的画面,纸质书的阅读更能激发我们的思考和文字生成能力。
多创造机会自己去秀,少看脱口秀。脱口秀节目中的语言大多都是预先写好的文案,然后照着提词器念,这种“被说话”的感觉会让人产生语言无趣的错觉,甚至会压抑自己的表达欲望。我们应该多给自己创造机会去表达,去秀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我们应该重视“文字失语”这一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文字成为我们沟通的桥梁而不是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