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端午节主题方案


粽子的秘密——社会领域活动

(中班活动)

活动目标:

1. 幼儿能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掌握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

2. 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并描述粽子的形状和口味。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与同伴的交流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 准备幼儿用书、《端午故事集》、《创意绘画册》、电子课件等。

2. 自备材料:各式各样的粽子、不同口味的粽子材料。

活动过程:

1. 激发话题,引出活动。

(1) 教师诵读儿歌:“五月五,粽叶飘香庆端午,家家户户挂菖蒲,纪念屈原划龙舟。”

(2) 询问幼儿:“你们知道端午节吗?端午节是什么时候?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

2. 观察并描述粽子。

(1) 展示各种粽子,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并描述粽子的形状。

(2) 请幼儿翻开幼儿用书,欣赏并描述书中的粽子形状。

(3) 品尝粽子,引导幼儿描述粽子的馅料和口感。

3. 讲述粽子来历。

(1) 教师讲述关于屈原的故事,介绍端午节的由来。

(2) 讲解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赛龙舟、挂艾草等习俗。

4. 活动延伸,动手制作粽子。

(1) 提供材料,引导幼儿学习包粽子的方法。

(2) 分组进行包粽子活动,感受动手的乐趣和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活动建议:

1. 在美工区提供材料,供幼儿制作端午节主题的手抄报或绘画作品。

2. 家长工作方面,可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包粽子,共同体验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活动分析: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观察、品尝、制作等活动,使幼儿全面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加深对端午节的认识和感受。

活动材料:

故事:粽子的来历

内容根据文章简述端午节屈原的故事和人们为纪念屈原而开始包粽子的由来。

端午节相关习俗解释

解释端午节挂艾草、赛龙舟等习俗的由来和意义。

端午节(大班社会领域活动)

活动目标:

1.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氛围。

2. 掌握粽子的制作方法和口味特点。

活动准备:

[同中班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教师以生动的口幼儿讲述端午节的历史背景和意义。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回忆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和感受。

二、了解端午节习俗

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习俗,如赛龙舟、挂艾草、吃粽子等。同时引导幼儿讨论这些习俗的意义和背后的故事。

三、学习包粽子

请家长或老师现场演示包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