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为什么不更了
《朝花夕拾》作为初中生必读目的争议
江苏的苗蔚林老师对《朝花夕拾》作为初中生必读书目提出了一些看法。多年来,《朝花夕拾》一直被推荐为七年级学生的必读书目,但苗老师认为,对于初中生来说,这本书存在诸多阅读障碍。
鲁迅先生的这本散文集的语言较为晦涩难懂。初中学生在阅读时,仅仅依赖注释并不能完全理解文章,读起来会觉得磕磕绊绊,难以产生兴趣和吸收文学营养。《朝花夕拾》共包含12篇文章,其中正文有十篇,还有一篇《小引》和一篇《后记》。即使是对于中文系的毕业生来说,能够完整理解和欣赏这本书的人并不多。在职的语文教师中,真正能够完全理解并讲解书中内容的人也是寥寥无几。对于刚刚进入中学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读懂这本书的难度更大。鲁迅的作品使用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的语言,夹杂着文言与现代文的不同表达,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比如,《五猖会》、《范爱农》和《藤野先生》等文章,不依靠注释,估计学生很难理解。
《朝花夕拾》中的一些描写并不适合初中学生阅读。书中的某些观点和描写是鲁迅基于自己的生活经历有感而发,可能并不完全正确,甚至有可能误导青少年的价值观。例如,《琐记》中描述了衍太太给学生看不健康的图片的情景,这种裸的性描写对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有着足够的负面引导力。《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也有一些内容可能对初中生造成一定的困惑和误解。《父亲的病》一文中,鲁迅对中医的深恶痛绝可能会给学生传递偏激的看法,影响对中医的认知。
苗老师认为《朝花夕拾》并不适合作为七年级学生的必读书目。如果选文给学生阅读,应当有所删节,以更适合初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在推荐书目时,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阅读需求,选择那些既能够拓宽视野、提升文学素养,又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水平的作品。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阅读的目的,让学生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