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


柳永,乃古时词坛之自由填词先驱。其出身于官宦之家,年少时亦曾刻苦攻书,赴京求取功名。然而多次受挫后,柳永便开始沉醉于之中,专职替人填词,一时间声名大噪。

在北宋初期,婉约词风尚未盛行,故上层文人难解柳永之词韵。大中祥符二年,柳永初次应试,因词风“浮靡”而落选,此后十五年间,三次落榜,心渐灰意冷。

此后,柳永流连于欢场,以酒与词为伴,自我。然有一次开恩科举荐人才,虽有人提及“柳三变”,皇帝却知其事迹后直接否决,批复:“且去填词”。自此,柳永便以填词为业,专业素养可见一斑。在北宋时期,柳词在民间极有影响,常有风尘歌伎争相吟唱。

每当柳永常在一旁观赏打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他曾自夸:“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才子占词场,真是白衣卿相。”由此可见,虽仕途不济,但柳永的生活却自得其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雨霖铃·寒蝉凄切》这首词。此词乃是柳永在天圣二年第四次落第后所写,情感真挚,成为婉约词的巅峰之作。后人在解读此词时,常联想到柳永与爱人“虫娘”的离别之情及内心愁苦。

柳永之词,多以情为主,尤擅代入歌姬视角。其词浅显易懂,却能深深打动人心。苏轼曾言,柳词适七八岁少女演唱,持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此言并非贬低柳永,而是陈述了一个事实:柳永之词,手法已然非常“商业化”,始终站在受众立场创作。

尽管如此,柳永之词中之“造境”与修辞却独树一帜。其词中陈词滥调虽多,却能轻易调动听众情绪。如“长亭”、“寒蝉”、“骤雨”等意象,不需深入人物内心即可达情。然而全词之精彩处,在于“执手相看泪眼”与“今宵酒醒何处”三句,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柳永之词虽多含“通俗”元素,但其音律和谐,推动了词的传播。然随着时间的流逝,“通俗”元素已不够通俗,如今之少年情怀与千年前的少女情怀已有所不同。今人读词,最爱的已是“造境”之独特,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此乃江湖浪子之情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