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为什么太监了
崇祯皇帝刚刚登基,便果断铲除了前朝天启皇帝宠信的太监巨头魏忠贤。“内臣非命不得出门”,这是他颁布的谕令,意在防止宦官势力再度干预朝政。这一举动令人耳目一新,许多人对大明的未来燃起了希望。出乎人们意料的是,铲除阉之后,崇祯皇帝却又开始重用宦官,这背后的原因究竟为何?
崇祯皇帝对外廷的并不信任。他认为他们缺乏实际行动,只知敷衍塞责。崇祯皇帝曾坦言,“文武各官,朕未尝不信用,但真正能做事者寥寥无几。不得已之下,差遣内臣查核,原为权宜之计。若他们不能尽职,朕何必用内臣?”这其中固然有外臣本身的问题,但崇祯皇帝的用人之道亦存瑕疵。他虽重用了东林人,但这些谈仁义道德,实际行动却少得可怜,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崇祯皇帝刚愎自用,对于真正的人才不能慧眼识珠,致使许多有才之官无法施展才华。
崇祯皇帝认为宦官对自己更为忠心。皇帝之所以偏爱使用太监,并非仅仅因为他们的能力出众,而是因为太监长期与皇帝朝夕相处,依附于皇室生存,因此对皇帝极为忠心。在皇帝的眼中,使用他们更为放心。
崇祯皇帝铲除魏忠贤并非仅仅因为其贪腐或干预朝政,更是因为魏忠贤势力庞大,长期把持朝政,且不属于崇祯的亲信。魏忠贤的已对崇祯的地位构成了威胁,所以必须铲除。崇祯虽然厌恶宦官势力过于集中,但他的目的并非全面打击宦官,而是不允许宦官形成自己的势力集团。
崇祯皇帝的这一系列举措反映出其复杂的考量与个人性格。他在铲除阉后仍然重用宦官,既是对外臣的不信任,也是对宦官忠心的考量,更是出于自身地位和用人的需求。这些举措虽然暂时收到了效果但实际上也为后来的明朝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