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的部首是什么偏旁


【构字解读与字义源流】

冊字,为独体象形字,是简体的“册”字。其字形象以绳索编串在一起的简牍之形,中间有两道为编绳。在古代书写材料甲骨文和金文中,由于契刻铸造艰难、造价昂贵,人们开始使用竹片、木片代替,这就是册的初形。

冊字所代表的编绳串连的简牍,是古代文书的基本形式。简牍除了竹木质的,还有玉制的,主要用于更重要的场合,如帝王封禅、诏诰文书等。简多于牍,因此“简”就成了统称;而竹质多于木质,故后世称“竹简”较多。

在古文中,“册”字常用来表示编串在一起的简册,也可以引申为皇帝的诏书、册封等意义。“册”还表示装订成本的书、书籍的部属或量词等。

【例字详解】

嗣字,从冊从口,表示诸侯继承国君之位需受上一代君王册命,宣读册命于天下。司表声,表示继承君王主一国之政。引申为继承人或后代。

扁字,从戶、冊,表示题署门户的文字。户册会意的意思是,表示门户上的牌匾,本义为門门户上的牌匾。

典字,从冊在丌上,表示五帝的书被尊为准则、规范之书,即为典。典甲骨文下面是“廾”,表示双手,后变为“丌”,《说文》解释为放置物品的底座。其上置册,突出了“册”的重要,引申为经典、典籍、常道、法则等意义。

删字,从刀、冊,表示古人用刀削除写错的字。删近义词是刊,本义是砍削、削除。

㗊字,会意字,始见于甲骨文。㗊的用法不祥,但常作为部首或形旁。其字形象众多的嘴巴,可能表口或叽叽喳喳的喧嚣。

嘂字,从㗊丩聲,表示高声或大喊之意。在《春秋公羊傳》中也有相关记载。

嚣字,从㗊从頁,表示气从头上冒出。其本义为(众口喧哗的)声音。在金文中也有类似形象表示人的头周围有四口在发声喧哗。

器字,从犬守皿也象器之口。其本义为器皿、等物件的统称。后也引申为生物的器官、器物的部件等意义。

以上各字均与“册”有关联,无论是编纂书写还是规范准绳等都有体现“册”的含义。“册”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文字符号,更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