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关于“何”字的多重含义及其用法
一、“何”的多种词性
(一)“何”作为疑问代词,常被用来询问事物、情况等,相当于“什么”、“什么样”、“哪里”等。例如,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这里的“何物”就是询问什么事物。又如《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中的“豫州今欲何至?”询问的是将要去哪里。
“何”还可以与“如”、“若”组成双音词“何如”、“何若”,表示“什么样的”。如欧阳修的《与高司谏书》中的“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
(二)“何”作为疑问副词,常用来询问原因、方式、程度等,相当于“为什么”、“怎么”、“怎样”、“怎么样”。如《论语·先进》中的“夫子何哂由也?”询问的是为何嘲笑某人。又如《孟子·梁惠王上》的“吾何爱一牛?”在询问为什么对一头牛有所保留。
(三)“何”字可以灵活地与其他词语组合,形成各种双音词,如“如何”、“何其”、“奈何”、“何用”等,用于表达不同的疑问。例如,《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今日之事何如?”就是在询问今日之事怎么样。
二、“何”的句式应用
在句子中,“何”可以与其他名词、代词或词组结合,形成如“如……何”、“奈……何”、“若……何”的句式,表达对某事物或情况的询问或处理方式。例如,《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虞兮!虞兮!奈若何?”就是在询问对虞姬该如何处理。“何”字句中常加入代词“之”,形成如“如之何”、“若之何”的疑问形式。
(四)“何”的特殊用法
“何”与动词、介词连用时,有时会使用倒置形式,如“大王来何操?”实际上就是“操何”,意为拿什么。在阅读中遇到类似的动宾词组或介宾词组时,需要从倒置的结构去思考,先正置过来,然后再进行合理的翻译。
三、“何”的其他用法
1. “何”用在形容词前,可以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怎么”、“怎么这样”。如李白《蜀道难》中的“开国何茫然”,表达了对开创的深感茫然。
【学习后自我检测】
一、请解释下列句子中“何”的意义和用法。
1. 在《公羊传·隐公二年》中,“段者何?”中的“何”是询问什么。
2. 在《战国策·齐策》中,“孟尝君曰:‘客何好?’”中的“何”是询问喜好。
3. 在《战国策·魏策》中,“先生坐,何至于此?”中的“何”是询问方式或程度。
4. 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客何为者?”中的“何”是询问身份或职业。
二、请翻译下列句子并分析“何”的用法。
1.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意味着如果粮食多、财富充足,那么做什么事不能成功呢?其中的“何为”表示方式和结果。
2.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意味着一旦山陵塌陷,长安君凭什么在赵身呢?这里的“何以”表示凭借或依据。
3. “何不试之以足?”意味着为什么不试试大小合不合脚呢?这里的“何不”是提出建议或反问的用法。
4. “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是在询问如何因病误了大事?这里的“若之何其”表示方式和结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