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康的性格特点


教师,这一身份如同一支燃烧的红烛,我的学生就是我前行的鸽群和雏鹰。我的信念坚如磐石,我的理想永远年轻。我甘愿以我的每一寸躯体为火种,让我的青春乃至整个生命在教育的烈火中升华。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前方道路上有许多无私奉献的先行者,他们以高尚的师德和身教为我们诠释了教育的真谛。

在我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待放的花朵,或早或晚,或长或短,都有其独特的生命力。对待不同的学生,我们需要用更多的耐心去等待他们成长,用爱心去滋润他们的心田。我们的付出,往往能收获快乐和感动。

初遇的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平时所说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在什么时候进行得最鲜明、最积极、最深刻呢?这就是在教师的情感接触了学生情感的时候。”王同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一个安静的女孩子,不爱说话,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决定深入了解她的生活环境,探寻她内心的世界。

探索中的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或许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但我也能幸运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因为爱。爱架起了我们心灵之间的桥梁,让我们的心不再遥远。

对于这个特别的孩子,我花费了大量的心思。我尝试在课上提问她,用眼神与她交流,但效果甚微。作为班,我开始思考如何应对这样的孩子。我明白,要帮助她,就必须找到问题的根源。

我决定进行一次家访。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我发现这个孩子在家中其实是一个话痨,但在学校却变得沉默寡言。我意识到这并不是孩子性格内向,而是有其他的原因。通过进一步的交流,孩子告诉我她在学校没有朋友,表现也不突出,所以就不想说话了。我意识到自己的工作还有待加强,应该及时关注这样的孩子。

绽放的她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作为班,我要做好“伯乐”,发现学生身上的美;也要做好“摆渡人”,在学生思想“偏航”时,给予正确的指引。我用心去观察、去了解她们,走入她们的内心世界。

对于王同学,我肯定了她的优点,同时也提出了要求。我让她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讲,并承诺会在不举手的情况下提问她一些问题。我们还达成了一个约定:每节课至少回答一个问题。我还及时与家长沟通孩子在校的表现,肯定孩子的进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同学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次数越来越多,老师们表扬她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她开始逐渐克服内心的恐惧,声音也变得洪亮起来。我再次与她谈心,询问她是否愿意为同学服务,希望在班里担任什么工作。她说愿意为同学们整理图书。从此以后,她每天放学后都会把书摆好,提醒同学们还书。久而久之,她变得越来越开朗自信。

蜕变的她

作文课上,我开始注意到王同学的变化。她从一个不爱发言的孩子变成了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这次的作文课,她第一个高高举起了手,上台后落落大方地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她的表现令大家刮目相看。此后她的脸上多了很多笑容她的学习成绩也是突飞猛进。

作为学生人生的航船上的摆渡者无论晴空丽日还是酷暑严寒我都与学生共同经历着成长。自己已有十七年的班工作经历凭着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让家长满意的原则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虽然没有做出惊人的业绩但一路走来也有许多的收获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