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的月光要学多久


在十九世纪的艺术界中,有一个名为印象的流派渐渐浮出水面。其名字取自画家莫奈的著名画作《日出·印象》,并被扩大并加以阐述,称为“印象派”。这种绘画风格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巴黎美术评论界的沃土中孕育成长,最后于八十年代得以成形。尽管如此,我们亦应理解到,在艺术的天空中,并不止于视觉艺术领域的潮流演进,音乐领域亦在不断推陈出新。

音乐中的浪漫在十九世纪末已达到其巅峰状态。正如任何艺术形式都需要不断进化一样,音乐艺术亦不会停滞不前。它需要新的风格和观念来打破旧有的束缚,从而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些新的风格和观念的种子,在诸如晚年特、肖邦的某些作品中,以及瓦格纳、格里格尤其是穆索尔斯基的作品中已有预示。这些迹象的出现表明了一种崭新的艺术氛围即将诞生。而在整个音乐史的视域下,这一崭新风格的标志无疑被清晰地体现在德彪西的作品中。

提及德彪西,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的《月光》。这是这位法国作曲家早期创作并广为流传的作品之一。诗人余光中曾以诗意的语言描绘了其音乐的魅力:“走进树荫,走入太阴;走入一阵湍湍的琴声,精致而早熟的钢琴灵魂在指间流淌。”这段诗篇般的美妙旋律并非孤立存在,它原是德彪西于1890年开始创作并于1905年完成的《贝加马斯克组曲》的第三乐章。尽管这部组曲的整体并未在音乐界引起巨大反响,但其中的《月光》却美得令人屏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