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隆安为什么要搬迁
隆安县城厢镇旺中村,有一处独特的自然村——东兴屯。这里原本是一个独立的村落,后过规划整合,成为了旺中村的一部分。东兴屯的官方名称是陇弯屯,这个名称的由来与当地的地形有关。因为这里有一段山谷形成的大弯,所以在壮语中被称为陇弯。当地有一种说法,“去局山还是去东兴”,这句话背后隐藏着一段关于知青下乡的有趣故事。当时的知青们听闻局岜屯位于山角地带,都不愿意去。相比之下,东兴屯却成了大家争相插队的地方。到了东兴之后,他们才发现这里的山更多。
在之前,人们对于东兴人的祖籍并不清楚。总以为他们也是旺中村的人,生活习惯和语言应该都一样。但真正接触后才发现,这里不仅语言差异显著,就连饮食习惯也与我们截然不同。比如我们熟知的大粽,东兴的人们在包粽子时却做得更为细长且体积小。这里的节日习俗也与我们大相径庭,最热闹的可能是大年初四的盛宴,亲朋好友齐聚一堂,热闹非凡。
深入了解后才发现,东兴屯的人们并非集体公社时期搬迁而来,而是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移居至此。当时都安的大部分山区处于无状态,横行霸道,百姓苦不堪言。为了躲避的,当地村民选择整体搬迁至此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搬迁来的第一代人都已离世,现在的村民们已经不清楚具体的搬迁时间。但村里的一位老奶奶给出了线索,她可能是最早搬迁过来的人之一的后代,今年已有93岁高龄。根据村里的老坟墓碑和二次葬的习俗,推测他们可能在民国初期就已迁居于此。
东兴屯分为东兴和西兴两地。西兴的居民以姓农为主,是后来搬过来的。而东兴则主要住着梁姓和莫姓的人家,其中梁姓人口较多。尽管两姓之间有所差异,但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和谐共处的关系,联姻的情况也不少。东兴和西兴的居民是瑶族,并保留着自己的语言。但长期在此地生活后,大部分语言已被地方化。只有老年人还能说些瑶话,年轻人则主要使用壮语。
东兴屯距离县城城厢镇有41公里之远,是城厢镇最遥远的一个小行政单位。这里距离旺中村有5公里,距离英民村有4公里。过去曾有人认为东兴屯属于丁当镇管辖。但现在小林乡已经并入城厢镇统一管理了。虽然东兴屯并入城厢镇后成为县城户口了,但由于距离县城较远且交通不便仍然是一大痛点困扰当地居民的外出与通行最近虽有变化交通但依然非常不便几年前这里还有公交车来往但现在公交已经不再光顾此地了学生需要到县城读书非常不便好在这里的居民几乎家家都有交通工具能方便出行虽然并入城厢镇但对于东兴屯的居民来说变化似乎并不大唯一改变的只是身份证上的地址信息了尽管如此他们依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着他们的瑶族精神诉说着这里的古老故事诉说着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在此留下了深深的人文印记在这个大山深处的一隅仍然保留着自己的文化和特色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和牵挂之处隆安县城厢镇的东兴屯这片古老的土地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也孕育着新的希望与梦想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这片土地上永恒的存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历史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