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杖为什么都是龙头的
在甘坑古镇的展览馆内,展示着一对木质雕刻的龙头拐杖。这对拐杖虽然没有明确的年代标注,但从其材质和痕迹可以看出,其历史并不久远,大概不足一百年。
众所周知,拐杖是老年人常用的一种辅助工具,一般是齐腰的短柄拐杖。眼前的这对龙头拐杖,高达两米左右,杖身粗壮,显然具有一定的重量。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拐杖对老人来说并不实用。
实际上,这种高于人身的拐杖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当时,为了尊崇高龄老人,颁布了一条法律:凡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应颁发鸠杖,并享受特别优待。这些拐杖因皇帝赐予而显得尊贵,自然不能低人一等,因此高度一般都在两米左右。
那么,为什么拐杖上要雕刻一只斑鸠呢?相传,刘邦在躲避追杀时,身边有一只斑鸠。当敌人时,斑鸠的帮助他们隐藏了起来。刘邦为了感激斑鸠,便将其形象制作在拐杖上。当时的拐杖有铜制、玉制和木制之分,应该也有等级之分,但只要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有资格获得鸠杖。
由此可见,汉朝对老人的优待可见一斑。可能是因为刘邦自己年事已高,他希望人们尊重老人,因此极力推崇关爱老年人的。到了唐宋时期,赐拐的传统虽然延续下来,但并非所有七十岁的老年人都可拥有,通常只有具有一定身份和社会地位的人才能拥有。
在甘坑的展览馆的这对龙头拐杖,虽然年代不足百年,但可以推测是当年戏剧表演中的道具。很有可能在演绎“杨家将”这场大戏时,扮演佘太君的角色所使用的。几十年来,唱戏的传统一直延续,“杨家将”这出戏也一直备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