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辞黄鹤楼故人指
黄鹤楼送别诗篇
唐人李白的传世之作
故友辞别于黄鹤楼,春光绚烂下扬州。
孤舟远影消失在无垠蓝天,唯见长江流向天边。
译文
老友在黄鹤楼与我道别,恰逢春日柳絮如烟、繁花似锦,他正要前往扬州远游。
孤船的帆影逐渐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剩下长江滔滔奔向天际。
注释详解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是长江下游地区的名胜古迹。据传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因而得名。虽然原楼已毁,但1985年进行了修复。
孟浩然:李白的老友,此诗中李白送其前往扬州。之:表示往、到达的意思。广陵:即现今的扬州。
故人:即指孟浩然,这里称他为“故人”是因为其年龄大于李白,在诗坛享有盛名。
辞别:简称“辞”,指分别时的告别。
烟花:形容春日繁花似锦、柳絮如烟的美丽景象。
下:这里表示顺流而下,即前往扬州。
碧空尽:消失在无垠的蓝天尽头。
唯见:只能看见。
天际流:表示江水流向天边。
天际:指天边的尽头。
创作背景
在安陆居住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并迅速成为挚友。公元730年,当李白得知孟浩然将前往扬州时,便约定在江夏与他相会。数日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至江边,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关于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被誉为“诗仙”。他生于西域碎叶城,后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其作品《李太白集》传世。李白才华横溢,一生追求自由与诗意,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著称。
赏析与解读
此诗不同于其他送别诗的伤感与惆怅。它描绘的是两位诗人的离别,且与繁华的时代、季节和地区紧密相连。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向往。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如此的愉快和轻松,以至于他们的离别也变得诗意盎然。在烟花三月的季节里,从黄鹤楼顺江而下,一路都是繁花似锦的美景。李白的内心没有忧伤和不快,反而对孟浩然的旅行充满向往。他的心随着友人的离去而飞翔,无尽的诗意随江水荡漾。
首句“故人西辞黄鹤楼”不仅点题,还借助黄鹤楼这一名胜古迹,唤起读者对于此地丰富历史文化的联想。而“烟花三月下扬州”则进一步渲染了那种愉快、畅想的氛围。春天的景色被描绘得如此美丽和迷人,仿佛是一个无尽的画卷。
诗的后两句虽然看似写景,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却是深厚的。“孤帆远影碧空尽”表现出李白目送友人离去的时间之长,而“唯见长江天际流”则表达出他对友人的祝福和向往之情。这种神驰目注的离别场景,正是李白内心情感的最好写照。
这首诗是李白与孟浩然之间一场极富诗意的离别。它不仅展现了两位诗人的潇洒和向住之情,也以绚烂的春景为背景将离别的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摘自《诗词歌赋》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