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见吕不韦为什么抱羊
导言:谈及“礼尚往来”,可谓历史悠久,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深邃而广泛。赠送礼物,这一看似简单的行为,实则内含大学问。在历史巨作《大秦赋》中,有一幕情景被生动地再现:谒见吕不韦时,手中携带羊羔作为礼物,这究竟遵循了怎样的古礼呢?
在古代社会,礼仪被视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是规矩的体现,更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情感表达。礼的本质,实际上是以自卑的态度尊敬他人,将自身置于低位,同时将对方抬举得高高的。在人际交往的首印象中,如何送礼以及选择何种礼物显得尤为重要。
实际上,在拜访他人时,空手而行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必须携带一份精心挑选的礼物以示诚意。这一礼物在古代被称为“挚”。有《周礼》中的记载显示,“不以挚,不敢见”,这句话深刻揭示了礼物在人际交往中的至关重要性。
回溯到先秦时期,贵族社会层次分明,从士、大夫到卿、诸侯乃至国君,每一层级都有特定的礼仪要求。《周礼》中提及以不同的动物作为见面礼来体现等级的差异。譬如以鸡、鸭作为平民阶层的见面礼,显得质朴而真实;而对于读书人即“士”这一阶层来说,则是以雉为礼物,寓意其坚定不移的节操。士人相见时使用的雉由于无法繁殖活禽,通常会选择风干的雉作为礼物。这既避免了臭腐的问题,也展现了士人的礼仪之心。至于地位更高的大夫阶层,则多选择雁作为礼物,寓意追随君主、忠心无二。终于来到了我们熟悉的环节——“卿执羔”。《大秦赋》中的拜见相邦吕不韦时手持羔羊,这其中蕴丰富的礼仪文化。按照《周礼》的规定,上卿等级的相见时,羊羔是常见的礼物。值得一提的是,《大秦赋》对于这一幕的还原相当用心。然而细微之处仍有瑕疵存在。按照古籍记载,羊羔的赠送方式十分讲究。不仅要给羊羔精心打扮一番以示尊重,更要遵循特定的方式捧持羊羔以示礼仪之庄重。值得一提的是,《春秋繁露》对羊羔有着独到的赞美:“羔羊有角而不任战用而忠诚无欺诈”。由此可知,为何羊羔被视为高尚品德的象征在古人心目中有着特殊的意义。送给吕不韦的小羊羔不仅承载了赞美之意也体现了他的尊重和谦逊之态,《诗经》中更有诗篇专赞其义德之人赞美他们品德高洁就如羊羔一般纯洁无瑕。“由此可见自古送礼的要点在于投其所好与表达敬意”。至于那只小羊羔后来如何就留给大家自行想象了或许它有了新的归宿或许它在历史的流转中成为了友情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