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歌词是什么意思


当天的论坛上,一纸关于人文城市的《成都》应运而生,其深邃的思考方向引领了新的可能——“人,始终是城市的核心与度量单位”。唯有那些在细微之处散发出人文关怀,且包容多元、理解深邃的城市,方能令人们的情感得以寄宿,令心有归属。

何以钟情成都?

4月的7-8日,诸多人文、建筑、传媒界的高端智囊汇聚锦城成都,探讨如何构建美好城市生活与体验。他们思索着,何为真正以人为主导的理想城市?

近年来,成都屡屡在各类城市评比中名列前茅。从倡导“像成都人一样生活”的幸福理念,到推进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从展现“优雅时尚”的文化魅力到构建公园城市的生美之境。无论是城市人文景观还是雪山人文景观,成都所散发的独特气息都彰显出其独有的特色。

那么,为何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落地成都?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三联生活》主编李鸿谷表示:“成都是一个生活气息浓厚的城市,它既从容又优雅,且始终保持创新活力。”他认为正是成都这种宜人的生活气息,使其成为人文城市奖论坛和颁奖盛典的理想之地。

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周榕眼中,成都是一个充满美好的城市。他认为,评选人文城市的目标就是要使城市的构建结构能够与人的多元性、复杂性相匹配。成都的丰富人文气息是其优秀范例。

此次三联人文城市奖的举办,不仅是对具有场所感的日常建筑空间的赞誉,更是通过评奖推动城市事件中场所精神的开拓性发展。

在成都,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如太古里商业区的成功转型,借用了多元化的历史人文场域,将国际化的艺术视野融入其中;又如市井小巷的烟火气息,无论是茶馆的龙门阵、小餐馆的矮桌矮椅还是热闹的火锅摊位,都流露出生活的趣味与市井的气息。金牛区荷花池片区等典型的城市更新案例见证了成都时尚变迁和生活的美好。

《成都》的发布

<强调:“人始终是城市的目的与度量单位。”这意味着那些真正关心人的需求、体现人文关怀的城市才能让人们的心灵有所寄托。

了解成都全文请点击此处链接...

我们如何看待今天城市的转变?

我们正经历着根本性的变化。随着物理与数字城市的迅速融合与发展,技术的进步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智慧。在智慧的城市中,如何促进人文的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今城市化率已经超过60%,而城市的性格与主体性也正在逐步形成和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单向度的思维模式与价值观的交流正逐步走向双向与多元的共融。

最终,我们将见证并共同创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