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姓和什么姓是一家


在族谱传承的历程中,圣裔行辈字派一直遵循着严格的规范。曾氏与孟氏均从曲阜衍圣公处承袭行派,这份秩序被统一地记载于总谱之中。这种一致性体现在二十五个字行派中,这些字是御赐的:“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尽管大体上遵循相同的行辈字派,曾氏与孔氏之间却也存在着微妙的差异。这可以从七十四代曾氏翰林院五经博士曾宪琛的《宗圣志》中得到证实。曾氏行辈字派在新旧交替中有些许调整和变化。

具体来说,旧有的行辈字派十五字,新订的十数字皆先后由衍圣公所赐,并被后世族人持续遵循。从六十三始,曾氏族人采用了新的命名规则,这比孔孟两族的同名派要晚两代。由曾宏毅等翰林院五经博士所传,这一代起就沿用了新的派字。直到“祥”字辈时,已至七十七代。

在行辈字派的演进过程中,曾氏族人还遭遇了一些避讳问题。如“旧派尚字”触犯了四十九代祖的名字,因此进行了重新申请和调整。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继”、“庆”、“德”、“钦”等字上,当它们触犯到相应代次的祖名时,族人便以其他字如“纪”、“倩”等来代替。

曾氏族人在行辈字派的传承上还有着更多的自主性。自南武城分支开始,随着曾氏家族的繁衍壮大,各地形成了众多派系和字辈。尽管在明代万历之后确立了统一的行辈字派,但因古时交通、通讯不便,仍有一些族派继续沿用自己选定的字派。

总体而言,无论是统一的行辈字派还是各派的自主选择,都体现了曾氏族人对家族传统和宗法秩序的尊重与维护。这种独特的命名传统不仅在曾氏家族中得以延续,也为研究家族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曾氏行辈字派与孔氏、孟氏在实施时间、同一字派代数以及个别用字方面存在不同点。这些差异不仅体现了家族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也反映了古代家族在命名传统上的智慧和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