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哈欠声音大是为什么
俗话说春困秋乏,又到了人们容易感到疲乏困倦的季节:上班族看着电脑犯困打哈欠,学生盯着黑板也是哈欠连连,公交地铁上一个人打哈欠,旁边的其他人也会忍不住跟着附和。
人们为什么会频繁打哈欠呢?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了解得并不全面。
为什么会打哈欠?
人类都有打哈欠的生理反应,这一行为大多不受主观意志的控制。关于打哈欠的原因,存在多种理论解释:
进化论观点
有人认为,打哈欠的行为可能是从我们的原始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在进化过程中,打哈欠时露出牙齿可能是一种向他人展告的方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警告方式似乎已过时。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人类打哈欠的行为可能是一种已经失去存在意义的演化遗迹。
大脑缺氧理论
也有观点认为,打哈欠能缓解大脑缺氧。当人疲劳或睡眠不足时,大脑会缺血缺氧。打哈欠可以使肺部扩张,增加心脏对血液的交换,提高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从而缓解缺氧现象。但研究发现,肺脏不一定能感知氧气的不足,且在母体中的胎儿也会打哈欠,尽管他们的肺脏尚未具备换能。
唤醒假说
哈欠可能在维持大脑的正常清醒程度和警觉水平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人们在疲劳时最容易打哈欠,而且主观的困意感觉也会增加打哈欠的频率。人们在睡眠前后清醒度的降低与打哈欠的频率有着精确的关系。
除了上述理论,还有嗜睡假说、温度调节说等,每一种学说都在试图解开打哈欠的神秘面纱。
打哈欠会传染吗?
当你看到周围的人打哈欠时,是否也会不由自主地跟着打哈欠呢?更有趣的是,听到打哈欠的声音、看到相关的文字描述,都可能引发打哈欠的行为。关于打哈欠为什么会传染,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解释:
移情作用的连锁反应
科学家发现,只有大脑皮层发达的脊椎动物才能相互感染打哈欠的行为,他们通过移情作用来模仿同伴的行为。在沟通和社交能力上较弱的人可能较少受到哈欠的传染。
情绪感染的无意识模仿
有些专家认为,打哈欠的传染并非移情的产物,而是一种情绪感染。情绪感染是对他人情绪状态的直觉反应,并不涉及对情境和他人心理状态的深入理解。也就是说,当个体感知到某种客观事物的状态时,便会自然地产生相应的反应。打哈欠的传染行为被视为情绪感染而非移情。
除此之外,还有从众心理、大脑无意识自动模仿等观点,都在试图解释打哈欠的传染现象。
打个哈欠 益处良多
研究表明,仅仅一个哈欠,平均只需要6秒钟。在这短短的6秒里,你的大脑、眼睛、肾脏、肝脏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好处。
打哈欠可以让你更清醒。科学家表示,实际上哈欠并不是睡眠的预兆,而是让你保持更清醒的状态。打哈欠时吸入的空气能降低鼻血管的温度,将冷却的血液输送到大脑。在低刺激下,大脑能保持良好的运作功能。而那些用鼻子呼吸的人可能较少打哈欠,因为在呼吸过程中,鼻腔的血管已经被冷却了。
除了提神醒脑外,打哈欠还有以下保健作用:加强咽肌收缩力、助睡眠、护眼等。甚至临床发现,某些缺血性脑中风病人在发病前会频繁打哈欠,因此中老年人出现无原因的频繁打哈欠时应及时就医检查。
结语
看似普通的打哈欠动作,竟然蕴含了如此多的益处。下次我们不必再吝啬自己的哈欠了。
同时提供给大家一个打哈欠的小技巧:放松精神,取坐位或卧位,先用鼻子轻轻呼吸几次,再张口呼吸,这样香甜自然的哈欠便产生了。不妨尝试一下这个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