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为什么要用桑木做


在卷十三的“尸穸”篇章中,详述了与丧葬相关的习俗与奇异事件。“穸”字音同“西”,意指夜晚的埋葬活动以及相关的坟墓和尸体事宜。接下来将描绘唐代的一些丧葬风俗及其背后奇异的故事。

段成式的记载透露,唐代人死后,死者的尸体会被装入棺材并盖上盖。在棺材前摆放肉饭和黍酒,人们会摇动棺材盖并呼唤死者名字,似乎在呼唤他们起来享用食物。这种呼唤会重复三次才停止。在钉棺木和油漆的过程中,人们不能哭泣,否则油漆不会干。而铭旌出后门时,人们会将其拿走。这些习俗至今仍有沿袭。

在“尸穸”卷中,段成式还详细记录了众多奇异事件。譬如,在元魏时期,菩提寺的僧人达多在拆旧坟取砖时,竟然从坟墓中挖出一个人。此人自称崔涵,已经在地底下生活了十二年。他描述了地底下的奇异景象以及一些关于柏木棺材的怪异经历。

再比如刘晏的判官李邈,其田庄在高陵。一次,佃户们在庄园内挖掘到了一座高大古墓。这座古墓内有众多,如的箭矢和攻击的木雕人等。在墓中深处,他们发现了一副巨大的油漆棺材悬挂在铁索上,周围堆满了金玉珠宝。这些奇异的经历让人不禁联想到古代文献中关于墓葬的记载。

《水经》中也有关于越王勾践建都琅琊时移动其父坟墓遇到大风和飞沙射人的记载。《汉旧仪》中提到修建陵地时会设置流沙、纵横的墓道以及隐蔽的等。这些的制造在古代就已经存在。

侯白撰写的《旌异记》则记录了一个关于长着白茅草的坟墓的故事。当有人盗掘此墓时,棺材内传出如雷般的吼声,并有火焰腾起。永泰年初的王先生遭遇的手臂被拉入地下的奇异事件,让人不禁想起古书中所谓的伏火之说。类似的奇异事件也发生在读书人郑宾于的一次河北之旅中,他在那里亲眼目睹了一个尸体在夜晚随着器乐声起舞的奇异景象。村正为了驱赶音乐和尸体,手持木杖追赶并最终将其赶走。

这些奇异的习俗和事件揭示了人们对丧葬的敬畏和神秘感。尽管这些故事充满了超自然的元素,但它们也是人们对死亡和生命的深刻思考和想象。无论是古老的墓葬还是神秘的事件,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死亡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