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的简称为什么是桂


广西的简称“桂”,又被称为“八桂”,这一称呼究竟从何而来呢?

经过考证,“八桂”之称最早可以追溯到《山海经·海内南经》中的描述,“桂林八树,在贲禺东”。这里的“桂林”指的是桂树林,而不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桂林地名。“在贲禺东”即指现今广东番禺东部,显然并非现今的桂林。晋代文学家郭璞注释道:“八树而成林,言其大也。”可以得知,当时所称的“八桂”是指桂树众多,并非特指广西。

正式将“八桂”与广西联系起来的,是唐代诗人韩愈。他在《送桂州严大夫》一诗中提及:“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韩愈所指的桂州,即今天的广西桂林。自此以后,广西开始以“八桂”相称。

那么,“以‘八桂’代广西,此‘桂’指何树呢?”

以“桂”命名的树木有三种,即桂花树、玉桂和月佳。在广西,主要的桂树有两种:一种是用的玉桂,也被称为肉佳;另一种是观赏的花木,俗称桂花。玉桂全身都是宝,其叶枝可榨取精油,皮肉则可作材和香料使用。桂花品种繁多,常见的有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等。

对于玉桂树,《说文解字》中有详细记载:“桂,江南木,百之长。”而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对桂树的描述则更为详尽。据记载,广西简称“桂”,又称“八桂”,是以用的玉桂而得名的。秦始皇统一后,在岭南设置的桂林郡即是以玉桂命名的,其地域涵盖今天的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