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子为什么要戴指甲套
在清朝的后宫中,有一个独特的景象令人好奇。嫔妃们手上都会佩戴一种长长的、尖尖的饰品,而且地位越高、越受宠的嫔妃,手上的这种饰品越多。那么,这种饰品究竟是什么呢?为何它成为清朝重要妃嫔的标志呢?
原来这种尖尖长长的饰品叫做护甲套。顾名思义,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保护指甲。那么,这护甲套究竟有何特殊之处,为何会成为清朝后宫重要嫔妃的标志呢?让我们继续探索。
在古代,女子的美丽被赞誉为身体的每一处都散发光芒,手也不例外。一双手是否美观,在古代是评判女子美丽的重要标准之一。许多古诗中都有对手部美的描绘,如《诗经》中的《硕人》篇,以及宋代陆游的《钗头凤》词。
为了保养手部,让手显得更加秀丽,古人也下了不少功夫。比如我们现在喜欢给指甲上色,其实古代就有这个传统。但古代女子并不使用指甲油,而是用凤仙花汁来染指甲。《燕京岁时记》记载,凤仙花汁染出的指甲鲜红透骨,效果持久。
对于寒门女子来说,忙于家务甚至下地劳作的她们无法呵护双手,更无法在指甲上花费心思。但贵族女子不同,她们不事生产,手部细腻柔白,留长指甲非常美观,且不用担心劳作时损坏指甲。
为了保护这些长指甲,护甲套应运而生。贵族女子们在护甲套的材质、花纹上下功夫,以展示自身的地位。材质越贵、制作手法越独特,代表佩戴者的地位越高。护甲套成为了古代贵女们身份地位的象征。
到了清朝后宫,戴护甲套成为了一种流行的风气。清朝后宫的护甲套以金、银、玉、玳瑁、铜、珐琅等材料为主,采用镂空、錾花、镶嵌等装饰手法制作,美轮美奂,流光溢彩,既能展现女子的优雅,又能保护指甲不受损伤。
因为护甲套是彰显贵族女子地位的物品,所以低份位的嫔妃和宫女并没有资格佩戴。在后宫中,就连头上的簪花也有份位限定。但需要注意的是,护甲套并非戴得越多越好,因为它对日常生活还是会有一定的影响。
通常,嫔妃们只会佩戴一两根或最多三根护甲套。一般是从小拇指开始戴起第一根,第二根则戴在无名指上。现在,你应该明白了为何清朝后宫的女子都喜欢戴护甲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