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管和托管的区别
网贷风险揭秘:银行存管背后的责任与事实
近期,不少网贷平台相继爆出逾期、高管失联等问题,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在这其中,许多平台在出事前曾宣称已与银行签署网贷平台存管协议,导致部分投资者误认为银行应对平台负有直接责任。
银行业协会的首席法律顾问卜祥瑞对此进行了解释。他明确指出,银行的存管行为并非为网贷交易行为提供银行信用背书。为了有效隔离相关风险并保护存管银行的合法权益,《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了存管银行的免责条款。
据统计,目前约有50余家银行参与了网贷平台的资金存管业务,主要以城商行为主。存管方式分为银行直连、直接存管和联合存管三种,其中采用直接存管方式的网贷平台数量超过了七百家。
在签订存管协议后,存管银行负责对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金账户进行管理与监督,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资金的存管、划付、核算及监督工作。存管银行需对专用账户内的资金承担安全保管责任,并负责实名开户及履行合同约定和借贷交易指令表面一致性的形式审核。
卜祥瑞进一步阐释道,根据《银监会办公厅的网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存管银行与网贷机构之间为委托代理关系。存管银行接受网贷机构的委托,负责保管和划转客户资金;而网贷业务当事人(如出借人、借款人等)与网贷机构间也构成委托代理关系,但并不直接与存管银行形成委托代理联系。《指引》中特别强调,并未要求存管银行承担“共同受托”的责任。
事实上,尽管存管银行不承担共同受托责任,但部分网贷平台仍以存管为名进行宣传。例如,在某知名平台7月的一份公告中,即便在股东失联的三天前,该平台仍在部分媒体上发布关于存管银行进行尽职调查的新闻。
《互联网金融个体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规范》规定,存管人需按资金存管合同要求协助委托人完成全量、资金的迁移工作,迁移周期不应超过三个月。一些平台在与银行签约后并未进行数据迁移,导致银行不得不解除与这些平台的存管协议。但这并不妨碍平台在协议签署后的一段时间内仍能以银行存管为名进行宣传。
近期,多家银行如上海银行、重庆富民银行及上饶银行等均发布了关于解除与部分网贷平台网络借贷资金存管服务协议的公告。
卜祥瑞再次强调,银行的存管行为并非对网贷交易行为提供担保或保证。相关《指引》的旨在隔离风险并保护银行的合法权益。其中详细列出了银行的免责条款,确保各方明确责任与义务,避免误导性宣传和不必要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