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歌词带中文谐音
近日,广东观音山森林公园的征联活动吸引了众多联友和网友的关注,他们纷纷发表与“慧眼”相关的话题及对句。例如,有联友引用了歌手那英的成名歌曲《雾里看花》中的歌词,展现了佳联的魅力。
在习武者的圈子里,“慧眼”与千手千眼观音的关联被广泛讨论,其中大悲拳更是备受关注。现献上一副对联如下:
欲借楹联之智慧眼,洞察世间百态;
先习武术之大悲拳,强身健体又修心。
大悲拳,作为佛门中口传身授的武术,自古以来没有文字记述。直到1937年,奇云和尚(俗名史正纲)与弟子们共同编撰了《大悲陀罗尼拳图说》,这才有了该拳法最早的文字记载。
关于大悲拳,它是根据佛教中的“千手千眼观音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创编而成。根据梵文音译的84句真言,每句都融入了神相的姿势与变化,形成了独特的拳法套路。其内容以传统的63式为主要代表,强调练身亦练心,且以修心为主。
大悲拳在行拳过程中,口诵真言、心观想、手结印,将禅与武融为一体。其特点和拳理可概括为:慈悲祥和、内省返观、形意相随、节节贯通、首尾相接、连绵不断、抻筋拔骨、外方内圆。
大悲拳的演练包含84句真言,前63句与63段动作相合,拳式结束后静立默诵后21句,形成完整的套路。其特点在于柔中带刚,刚而不僵,内圆外方;连绵不断,节节贯穿,形意相随;舒展大方,端庄优美。
张连生师祖深研大悲拳,其精湛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大悲拳作为佛门密拳,集禅武一体,刚柔相济,内外兼修。它以修身养性为宗旨,以养气修心的禅功为始终,既包含凌厉多变的打法,又具有防身自卫的功能。
大悲拳的姿势端庄宁静,气势恢宏,变化多端。它的锻炼作用涵盖了神志、脏腑、筋骨、肌肉等多个方面,是当今社会一般纯重静功和动功者所不能比拟的。
大悲拳是武术宝库中的瑰宝,是武术中唯一与佛教文化相融合的密宗拳术。它有着出色的健身和养性效果,是当今社会非常优秀的拳法之一。在修炼大悲拳时,以意导引动作,心胸虚静,意念在先,动作随行。从外形看,要求刚柔相济,动作松、圆、柔、匀,时而如骏马驰骋,时而如信步闲庭。
张连生师祖奇云大师是佛门密宗高僧,他以大悲咒为依据,创编了大悲拳法,成为当代大悲拳的开山鼻祖。奇云大师不仅武艺超群,而且武德高尚,名震北方武坛,被誉为北方的武坛人物。他的贡献为大悲拳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