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人物事迹简介


在威海光威户外装备有限公司,有一位引人注目的工匠人物——高档轮数控车间李尚民。他在工作十五年里,以其务实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成功攀登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高峰。他的每一项工作都充满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身处轰鸣的车间,面对坚硬冰冷的机器以及繁杂的编程数据,李尚民展现出了独特的职业魅力。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能全身心投入,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

他的工作标准严格到近乎完美,任何经过他手的产品都是精品。

在创新工作室的实验台上,摆放着不同型号的渔轮线平面齿轮,李尚民正仔细测试每一个的齿感。他深知的齿感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性能,而精度则是齿轮零部件加工的关键。他强调的平面齿精度要达到0.005mm,端面跳动要控制在0.01mm之内。

过去,齿轮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复杂且难以控制精度。李尚民勇于面对难题,与技术人员多次沟通、协商后,决定尝试新的加工方法——直接根据图纸加工齿轮,从而省去多余工序并控制精度。经过他的反复试验和认真推理,最终成功加工出符合图纸要求的精密齿轮,大大提升了渔轮齿感。

这一成就不仅填补了国内行业的空白,也实现了国内渔具界的技术革新。他深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道理,因此对自己的产品有着严格的要求——绝不做“差不多”的产品。

李尚民对工作充满热情,对细节追求完美。他不断磨砺自己的技艺,将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都做到专、做精、做细、做实。这种工作状态和精神品质使他在工作中散发出独特的光芒。

他不仅在工艺改进上攻坚克难,还积极创新以创造效益。

除了日常的工作外,李尚民还热衷于挑战“硬骨头”。他专注于工艺的改进及加工效率的提升,通过研究制作特殊工装和工艺来完成加工任务。

针对工厂生产的水滴轮支架易变形的问题,李尚民与技术部门多次交流沟通并实验,最终成功开发出三工位气动工装。这一工具使得固定压紧位置更精准、压紧力度更稳定,大大提高了合格率及效率。

他还研发了“铝冷镦毛坯代替铝棒原材料”的项目,解决了传统铝棒加工时间长、排屑困难等问题。这一工艺改进在2019年荣获威海市职工合理化建议“金点子”二等奖。

多年来,李尚民在技术和创新方面取得了的成果。他在车间内专门创建了以他命名的“李尚民创新工作室”,并不断推进各种创新项目。

在他的带领下,“李尚民创新工作室”已完成了十余个工艺改进项目,累计创收五十万元。

他心怀“工匠精神”,致力于技术传帮带。

作为车间的李尚民并没有因为个人成就而忘却初心。他依旧言传身教地影响着身边的人并不断为公司培养人才。

李尚民及其团队每年都为公司完成大量订单任务成为公司的力量。

在项目的压力和挑战面前他总是冲锋在前以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带领团队完成任务。

他对技艺的传承毫无保留地倾注给徒弟们通过言传身教帮助他们不断成长。

经过多年的打磨和锤炼李尚民不仅自身技艺得到了提升还带领出了一支优秀的技工队伍完成了从“工”到“匠”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