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宋为什么那么重


网络上关于主流新能源车的最大载重质量对比话题引发广泛关注。数据概览如下(以最低配为例):

主流车型如东风本田CR-V载重范围在440~550kg之间;一汽丰田R4为500~545kg;吉普指南者则为520kg。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异?是国产车企偷工减料吗?其实并非如此。

关于载重量的疑问,有一种观点认为载重量下限为375公斤,即五个成年人加上各自行李的重量。轿车尚可谈论空间,但某些SUV的载重量也如此,是否过于严苛?另有人认为新能源车的质量存在问题,认为燃油车基本不存在卡重量下限这一问题,载重量达到四百公斤以上已是常态,接近600公斤也不足为奇。

比亚迪和问界汽车标明的载重质量为375KG,这是根据《GB/T5910-1998轿车质量分布》标准所规定的最小值,并非车辆真实的载重能力。现实中,车辆的载重能力远超此值。之所以有这样的标注,是因为缺乏统一的强制标准制度,没有明确规定汽车厂商应如何测算承载质量。不同厂家的产品参数可能存在差异,“车辆名义设计装载质量”这一概念对用户而言缺乏实际参考价值。

某些汽车载重质量较高,如理想汽车以及国外的宝马、别克等车企,这是按照各自的标准进行测试的结果。这里简要介绍两种测试方式:一是达到某个值会影响驾驶质量,二是达到某个值会影响汽车机械结构。显然,后者的测试标准会导致更高的载重质量。

消费者更倾向于希望载重极限值更为保守,因为过于追求高载重可能影响性能和使用寿命。影响驾驶质量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缺乏确切标准。

以理想汽车为例,其600kg的载重质量是按照弹簧极限来标注的。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影响驾驶质量,降低发动机功率输出,甚至影响行驶速度。但这个值确实是汽车能够承受的极限。

实际上,这个载重标准意义不大。车辆实际承载肯定会超过这个值,而且也不会严格检查是否超载。因为乘用车更多关注超员而非超载,这个375kg的标准并非强制标准,而是推荐标准。只要车厂达标即可,甚至这个标准也不是强制执行的。

问界和比亚迪的载重标准并非载重低,而是按照公司规定进行标注。比亚迪从秦P到汉的车型几乎全都是最大载重质量等于整备质量加375KG。即使是像方程豹豹5这样的非承载式车身车型也是如此标注。国内车企如上海大众、一汽大众、长城、奇瑞、长安等的大部分车型也采用相同的载重标准。

以理想L9为例,在测试时工程师原本标注了375kg,但CEO认为这缺乏互联网思维,要求改为按照弹簧受力极限的600kg。如果实际达到这个载重量,可能会影响车辆性能和使用寿命。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官方说明书中标明的极限载重为2.7吨,但其申报的满载质量远低于此,而现款低配卡罗拉和高配凯美瑞的最大载重量却高达460kg,高于特斯拉的model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