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辅导员的意见和建议
个人看法,供您参考。
01
专业提升的捷径——辅导员技能大赛的启示。
身为辅导员,尽管我并非专业出身,但我深知自我成长的重要性。我的本硕学习与运动训练紧密相关,最初在辅导岗位上我面临许多挑战。但我却运用了一个曾在运动员时代熟悉的学习方法——通过竞赛锻炼技能。
我进校的第二个月就参与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赛,经过层层角逐,最终获得了省赛的三等奖。这段经历不仅为我在课堂上的教学打下了基础,更对我后续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虽然职业生涯规划并非辅导员工作的必选项,但我认为辅导员技能大赛是每个辅导员都应认真对待的比赛。它不仅考验我们的理论知识,还涉及到实际工作能力的方方面面,从主题班会、演讲到谈心谈话等。比赛机制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更加凸显了其与实际工作的紧密联系。
参与这样的比赛,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辅导员工作的具体内容,并从中快速成长。虽然比赛过程中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意志力,但拿到一个好名次,甚至获得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安慰奖,都会成为日后工作中的宝贵财富。
这样的比赛平台对于新入职的辅导员来说尤为重要。它不仅是一个展示自我价值的舞台,更是日后各类评选的重要加分项。
02
学生教育中的情感把握——适度为佳。
新入职的辅导员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就是与学生建立过度的私人感情。虽然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系是必要的,但我们不能完全依赖情感来处理学生工作。
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教育策略。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交际方式,我们不能只因为某些学生不善交际就忽略他们。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应寻找其他方式与他们建立情感联系。
过度投入可能会带来心理压力。作为辅导员,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还要考虑学生如何看待我们。有些学生可能只是出于礼貌与我们维持关系,如果我们过度投入而无法接受学生的离开或关系断联,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挫败感。
我们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既是旁观者又是监督者。我们应保持公平、理性、可靠的形象,这样学生才会愿意与我们坦诚沟通。如果我们与某些学生过于亲密,甚至公私不分,即使学生表现优秀,所获得的荣誉也难以服众。
在处理与学生关系时,我们应把握适度原则,既要关心他们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03
个人发展中的耐心与远见。
作为一名辅导员,初入职场时可能会觉得工作琐碎且无价值。许多人在入职之初就考虑转岗或把辅导员工作当作跳板。
然而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虽然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但频繁的岗位流动不利于学生工作。近年来,从到高校管理都对此作出了相应规定。
我从事辅导员工作九年,近两年才有了些许起色。这既需要运气也离不开对机会的把握。对于我而言这是无奈的选择,但我一直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从未放弃过。
虽然辅导员工作看似都是小事,但只要我们保持信心和积极信念就能看到这个职业的前景。请相信这个职业的未来是由我们每个人共同创造的。
无论在迷茫时还是在遇到困难时都要给自己画一个大饼并坚定地走向它。
在这个岗位上奋斗的我们并不是孤军奋战共同进步和守望相助的道路上我们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