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简单有趣的公开课


《小壁虎的尾巴之旅》教学指南

一、教学背景与目标

本节课将围绕《小壁虎的尾巴之旅》展开,这是一个适合大班幼儿的语言教学活动。教学目标是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壁虎在借尾巴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并了解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性。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与活动准备

1. 故事内容:故事以小壁虎的尾巴被咬断为起点,描述了它向小鱼、黄牛、燕子等动物借尾巴的经历。

2. 准备材料:小壁虎、壁虎妈妈、黄牛、小鱼、燕子等角色的头饰,以及断尾巴的小壁虎的图片。

三、教学流程

1. 图片导入:展示断尾巴的小壁虎图片,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问:“这是谁?它的尾巴怎么了?”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

2. 讲述故事:简单讲述小壁虎尾巴被咬断的情景。接着,详细叙述小壁虎向其他动物借尾巴的经历,突出其借尾未果的情节和每个动物尾巴的特殊作用。

3. 探讨与发现:分组讨论小鱼、黄牛、燕子等动物的尾巴作用,并引导幼儿发现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性。

4. 角色扮演与表演:提供头饰,让幼儿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简单的情境表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5. 总结与教育:总结小壁虎借尾巴的经历,强调关心爱护动物的重要性。教育幼儿尊重生命,保护生态环境。

四、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图片、故事、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了故事内容。在活动中,幼儿表现积极,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某些动物尾巴的作用不太了解,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

五、相关科普知识拓展

1. 介绍动物的尾巴在生活中的作用,如平衡、助跑、攻击等。

2. 介绍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科学原理和特点,增强幼儿对生物知识的了解。

3. 教育幼儿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