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创项目失败后果


11月伊始,在浙江大创小镇内成功落幕了浙江省首届“大创杯”创客大赛的初赛环节。通过层层评审与考核,有73个项目从众多申报中脱颖而出,其中在校生组晋级49个项目,而教师和校友组则有24个项目获得了晋级资格。

首先公布评审成果

“大创杯”初赛由一个由20位投资机构代表、企业人士及学术专家组成的评审团队进行评估。他们依据市场前景、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团队情况及发展计划等多个维度对项目进行了全面考察。评审过程中,在校生组与教师和校友组分别进行评审,确保公正性。

一探晋级之秘

你是否好奇哪些项目能够成功晋级?你是否想要了解让评委们印象深刻的项目特点?接下来,让我们从评审老师的角度来揭秘吧!

现场实录:评审专家王卫红观点分享

王卫红,浙江工业大学创业学院执行院长及浙江省高校创业学院理事长,对于本次大赛有着独到的见解。

问及项目总体质量,王院长表示整体水平颇高,尤其在“互联网+”及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运用方面的项目尤为突出。她认为,一个优秀的项目需要具备很好的创业设想、市场需求、团队组建与合作以及足够的资源支持。创新是项目持续发展的基石。

她特别提到了两个令她印象深刻的项目:一个是关于教育领域的“互联网+”项目,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学生学习服务;另一个则是关于新材料的项目,拥有良好的专利基础和国内顶尖专家支持,具有顺利产业化的潜力。

现场实录:浙商创投高级投资经理马一源观点分享

马一源,浙商创投高级投资经理,对于本次比赛的报名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与以往相比,本次比赛的项目质量及行业涌现都有所超越。

他特别提到了文创类项目中将IP与商业化运营结合的紧密项目,同时对于技术与专业背景强的团队也留下了深刻印象。马先生认为,创业团队除了基于想法和专业外,还需积累技术壁垒并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和投资人。

他还强调了市场定位的重要性,技术壁垒高、选择合适的市场和战略路径都是项目晋级的要点。

回首“大创杯”之旅

自浙江省首届“大创杯”创客大赛报名通道开启后,便收到了源源不断的创业项目申请。9月17日收到首个报名后,报名量逐渐攀升。特别是在10月中下旬,报名数量呈现井喷态势。最终,大赛共收到来自近70所高校共529个报名项目。

经过组委会的整理与统计,大赛核实有效报名452个项目。这些项目经过初赛的激烈角逐,最终有73个项目成功晋级复赛。

我们再次向入围复赛的团队表示热烈祝贺!期待你们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再接再厉,冲进决赛并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