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专业介绍
机器人工程专业应运而生,建设需求与国际发展趋势,属于新工科专业的典型代表,具有强烈的创新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该专业以控制科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为依托,深入研究机器人科技问题,通过融合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对机器人进行综合性研究。
在学术领域,该专业涉及智能感知、优化控制、系统设计以及人机交互模式等前沿问题,是一门多领域交叉的领先学科。
高校所设的机器人工程专业课程主要在大类基础和系统综合设计两个方面存在差异。大体上可以分为电气与计算机类和机电类。两类课程均注重软件编程知识,覆盖机器人学涉及的换能、感知、驱动和导航等领域,以及智能制造的工业机器人系统课程。
随着机器人技术这一融合多学科知识的新兴技术领域在制造2025战略规划中的突出地位,机器人工程专业已成为急需重点突破的领域之一。该领域的高薪岗位需求日益增长。
例如,在汽车制造行业中,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业机器人需要专业人才进行编程、调试和维护;在领域,手术机器人的操作和研发需要兼具机械、电子和医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些实例都突显了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主要缺乏的是机器人自动化人才和人工智能软件与算法人才。前者掌握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与优化等技术,确保工业生产中的机器人高效运行;后者则专注于开发先进的算法,使机器人具备更强大的智能决策和学习能力。
毕业生在机器人工程领域内可从事机器人整机、核心零部件、控制系统设计以及机器人系统应用等相关领域的科研、技术开发、维护和管理等工作。
以机器人整机设计为例,毕业生需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机械结构的合理性、电子元件的选型和控制系统的精确性等,以确保产品性能卓越。在核心零部件研发方面,如高精度传感器和高效能驱动器的开发,他们需运用专业知识攻克技术难题。
由于该专业学生具备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和富创新的特质,以及多学科基础理论的融合掌握优势,使得从事机器人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平均收入远高于其他专业毕业生。
学生在大学期间接受全面而深入的教育,不仅掌握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知识,还通过实践项目积累丰富经验。这种培养模式使他们能够迅速适应不同岗位需求,为企业带来更多价值。
各高校所设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各有特色。例如,东南大学依托控制科学等学科优势进行建设;东北大学注重智能机器人方向的研究;矿业大学专注于矿用特种机器人技术的研发。考生在报考时需留意各校具体招生专业及培养侧重点。
总体而言,机器人工程专业的设立与发展时代需求,为培养高素质的机器人工程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