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为什么会影响孩子
大家好,我是千妈。
在时代,阅读的重要性不亚于童年。除了推荐童书,我也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索一些适合成年人的经典作品。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这样一本书——《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推荐的版本是果麦版本,由天津出版社发行。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更需要静下心来读书。读书并不一定能带来成功,但它可以丰富我们的灵魂,拓宽我们的视野。
最近,我与一位妈妈讨论了一个话题:“为什么总忍不住跟孩子发火”。她之前一直自责,觉得自己教育方式有问题,甚至怀疑自己是天生的不合格母亲。但经过这次讨论,她突然意识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并第一次有了直面童年伤害、探索自我、了解自我的愿望。
在讨论中,我提到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的心理学知识,书中的场景让我眼前浮现。当苍鹜咨询师把送到门口时,转身问他:“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苍鹜站定,直视他的眼睛说:“先生,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好,我就不会做这个工作。”我也想告诉那位妈妈,当你选择勇敢面对时,你就一定会获得改变的力量。
有三种状态,你可能会有深刻的共鸣。一是“我感觉自己好像没什么价值,我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就像小A妈妈说的,她在公司受到上司的严厉批评,回家后对孩子也忍不住发火。二是“父母自我状态”,即我们在生活中表现出的父母的言行和价值观。三是“自我状态”,这是最为成熟的状态,我们能理性地处理问题,不再被过去的情绪所困。
书中还提到了人生坐标的选择。《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的苍鹭咨询师曾说:“你需要放弃玩那些心理游戏,在人生坐标上做出自己的选择。”我们要从“儿童自我状态”或“父母自我状态”转换到“自我状态”,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做出选择。我们不能让童年的经历或父母的行为方式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我们要学会放下心理游戏,建立新的游戏规则。
聊天结束,我们即将告别。我看到小A妈妈在走向停车场的路上,突然转过头,笑着朝我挥手。我很想告诉她,你现在的笑容很好,很明媚,有一种真实带来的力量。我知道,有些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对于我来说,这样的交流也是一次“你好,我也好”的践行。这是一个勇敢的选择,意味着你要去理解和接纳自己,包容他人。虽然这个选择不能给你带来庇护,但它可以让你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我愿意去承担这份责任,因为我需要这样的成长感。
文章封面是电影《蜡笔小新》的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