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九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10月23日,农历九月初九,一个诗意与敬老情怀交织的日子——重阳节。为何农历九月初九被定为重阳节?这其中蕴藏着怎样的文化密码?

农历九月初九

“九九”重叠,不仅源于数字,更深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指出,数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九”作为数字之极,自古便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九”是阳数之首,两个“九”相叠,寓意着阳气旺盛。古人认为“九”代表着长久、圆满,这与重阳节祈求长寿的寓意不谋而合。魏文帝曹丕也曾言“重九”宜于“长久”。

重阳节的习俗也体现着“九”的文化内涵。登高、饮菊花酒、佩茱萸,无不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其中,“九”与“酒”的谐音,更增添了几分 festive 的色彩。

农历九月初九

“九”不仅代表着长寿,更与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紧密相连。“九九”谐音“久久”,寓意着对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这也与我国自古以来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相契合。

罗澍伟表示,古人崇尚“九”的圆融,认为“九”是“有限之极”,蕴含着“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的哲理,这种思想也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

农历九月初九

2013年,我国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法定“老年节”,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对老年人的尊重与关爱。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传承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共同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许多传统节日都与“重日”有关,如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等,这些“重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犹如一个个文化密码,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解读。

统筹:刘心惠、邵香云

记者:周润健

海报制作:冯娟

编辑:李民

新华社国内部、天津分社联合制作

节令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