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早的纸是什么时期


从结绳记事到蔡侯纸:中国古代书写材料的演变

在人类文明的初始阶段,口耳相传、结绳记事是先民们记录信息的主要方式。随着社会发展,简单的绳结已不足以表达复杂的事物,于是文字画应运而生,并逐渐演变成文字,记录在树皮、石头、陶器之上。

商周时期,文字被刻写在更 durable 的材料上,例如龟甲、兽骨以及青铜器,这些“钟鼎文”成为后世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甲骨难得,金石笨重,为了寻求更轻便、易得的书写材料,人们开始使用竹简和木牍。简牍价廉易得,便于存放,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流书写载体。

春秋时期,随着桑蚕业和丝织业的发展,缣帛也开始被用作书写材料。《墨子》中“书于竹帛”的记载,印证了战国初年帛书与简册并行的情况。

虽然缣帛轻软平滑,但价格昂贵,并非寻常百姓所能负担。秦汉以来,随着文化发展,简牍和缣帛的局限性日益凸显,社会迫切需要一种廉价易得的新型书写材料。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植物纤维纸应运而生。传统认为,东汉蔡伦利用树皮、麻头、破渔网等材料造纸,开启了造纸的先河,因此“天下咸称蔡侯纸”。

1957年西安灞桥出土的西汉纸,以及1973年甘肃居延发现的“金关纸”,都早于蔡伦造纸的时间,这表明在蔡伦之前,中国已经出现了植物纤维纸。

不论如何,纸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东汉至三国时期,造纸技术不断提高,浙江剡溪的藤皮纸更是名扬天下。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张产量和质量大幅提升,逐渐取代了简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东晋末年,桓玄下令“以纸代简”,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

从结绳记事到蔡侯纸,中国古代书写材料的演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缩影,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古代造纸业的繁荣

造纸术的进步推动了中国古代造纸业的繁荣发展。官营和私营纸坊在南北各地涌现,其中北方以洛阳、长安以及山西、河北、山东等地为中心,南方则以浙江会稽、安徽南部和南京、扬州、广州等地为中心。当时,麻纸、楮皮纸和桑皮纸是南北方的主要纸张类型。

纸张的进步也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例如,晋代涌现出陆机、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大家,这与当时纸张的发展密不可分。

晋代,浙江省嵊县南曹娥江上游的剡溪地区开始使用野生藤皮造纸,这种造纸技术一直延续到唐宋时期,后来才被竹纸取代。如今,我们只能从史籍中了解到晋代藤纸,却无法一睹其真容。

晋代还出现了许多新的纸张品种,例如“侧理纸”(或称“苔纸”、桑根纸、蚕茧纸、藤角纸等,这些纸张为书法和绘画艺术增添了更多可能性。据说,王羲之就曾使用过一种名为“蚕茧纸”的纸张,这种纸又称“凝霜纸”,其洁白细腻的程度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