沬怎么读


饮与沬:形近而义异的古文字探究

楷书中,“饮”和“沬”毫无关联,但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它们却因形近易混淆,因此本文将一并讨论。

一、饮:从饮酒到饮水

甲骨文的“饮”字,描绘了一个人张口伸舌靠近酒潭 (酉,即酒的本字) 的形态,因此“饮”的本意即“饮酒”。例如甲骨文中的“贞,王饮有蚩” 指的是饮酒,而“有出虹,自北,饮于河” 则描述了彩虹出现,从河中饮水的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上图中列出的8个“饮”字,其中第4、5个并非真正的“饮”。它们实际上是“酉+彡”的组合,与“饮”在字形、读音和意义上都完全不同。徐中舒先生在其《甲骨文字典》(九八六页) 中将此字误认为“饮”,并引用卜辞“贞,来辛酉,饮王亥”作为佐证,但这明显与词义不符。许多甲骨文研究者也已对此提出了异议,关于此字的详细解释将在后文另行讨论。

二、沬:从洗面到眉寿

“沬”字读作 (mei,四声)。《尚书·顾命》中写作“水+廾+页”,例如“王乃洮沬水”中的“沬”便是洗、洗面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此字右侧为“未”,上横较短,不同于“沫 (mo) ”字。

上图共三行,12个字。第一行前两个是楷书,后两个是古文。第二行第一个是甲骨文的“沬”,其余七个是金文“沬”。

从甲骨文来看,“沬”字由皿 (脸盆)、水、人、手构成,其中人物的面部尤为突出,形象地描绘了人用盆洗面的场景。

金文中的“沬”,皿字方向不固定,但都包含了双手、水和人头 (页) 等基本要素,只是在个别情况下会有所简化。

从金文的用例来看,“沬”的意义并非只是洗涤,其用法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金文中常见的词语“某寿”,实际上是被解读为“眉寿”的,如下图所示:

这是出自《颂鼎铭文》的例子“万年眉寿无疆”,该词在金文中十分常见。

之所以将“沬”释为“眉”,是因为两者读音接近。最早出现这种写法的例子出自《诗经·豳风·七月》中的“以介眉寿”。《礼记·士冠礼》中写作“糜寿”,汉代《礼器碑》中则写作 “牟寿”, 均是利用音近的字进行假借,如下图所示:

三、饮与沬:古文字的形近与误用

“饮”和“沬”在古文字中虽然形近,但意义却有严格的区别。由于不了解真相,一些人将“沬”误用为“饮”,以下图为例:

上方是《甲骨文字典》中的“沬”字,下方则是被误用为“饮”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