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说嗝是什么意思
对于在学术上有造诣的女性,称呼如何一直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看似小事,实则反映了深层的历史遗留。原本,对于有学问的女性还没有形成既定的称呼方式,所以只能借用男性的称呼「先生」,例如称呼冰心和杨绛为「冰心先生」或「杨绛先生」。看似自然,但其中似乎也暗含着一种对女性的抬高,因为一般的女性似乎还不配得上这种称呼。
这种看似自然的「男称女用」,实则蕴含着女性长期以来遭受的压抑。从历史中可以看到,那些才华卓越的女性获得的称呼各不相同。
西汉的班昭被称为「大家」或「曹大家」,因为她嫁给曹世叔为妻。民间也尊称她为「班大姑」或「曹大姑」。「大家」和「大姑」都是专属于班昭的称呼,后来也没有再被使用。
与班昭同时代的和熹邓皇后,因喜好典籍,被家人称为「诸生」,也是一种男称女用的称呼。由此可见,当时的社会对女性的学识尚未给予应有的重视。
晋代前秦符坚兴办学校,找不到讲授《周官》的合适人选,最终发现太常韦逞的母亲宋氏精通此道。朝廷特地在宋氏家中设置讲堂,任其教授。宋氏被赐予爵号「宣文君」,实为对女性学者的一种表彰。
东晋有一位善于文章的妇人韩兰英,被齐武帝称为「韩公」,同样是男称女用。南史中记载,这位「韩公」曾在宋孝武时献上《中兴赋》。
唐代的宋若昭自许为「曹大家」,被封为「女学士」,号曰「宫师」。「宫师」成为唐代对有学问女性的称呼。
元代的女画家管道升被称为「管夫人」,凸显了她的女性身份,但从这个称呼上却无法看出她在艺术领域的成就。
清代的慈禧太后可被称为「慈禧太后」、「那拉氏」、「圣母皇太后」等。陈寅恪先生在《寒柳堂记梦未定稿》中称其为「慈禧太后」、「那拉后」和「孝钦后」。据说,慈禧太后身边人常用的亲昵称呼是「老佛爷」,也是一种男称女用的称呼。
秦汉时代,贵族女性拥有傅姆,负责教授妇德和家政知识。春秋时代的《诗经》中称为「师氏」。至于傅姆是否为同性则有不同见解。但「傅姆」这一职业未能产生让有学问女性感到自豪的称呼。
称呼女性为“先生”并非今人独创,古已有之。《红楼梦》第五十四回中,王熙凤就曾以“女先生”“女先儿”称呼为贾母唱戏的女子。这种称呼与其说是尊称,不如说是一种略带客气的称呼,与后世尊称有学问的女性为“先生”有所不同。
“先生”一词历史悠久,含义丰富。《管子·弟子职》中,“先生”作为师称屡次出现。唐代诗文中,“先生”也频繁出现,既指老师,也指有学识之人,如白居易、王建的诗句中都可见“先生”的身影。
历史上,许多有才华的士人儒者都自称或被称为“先生”,例如为《史记》作补的褚少孙就自称为“褚先生”。可以说,“先生”一词最初是与男性紧密相连的。
将“先生”用来称呼女性,就好比“羊质”披上了“虎皮”,两者本无关联。只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认同女性的学识和地位,“先生”也逐渐成为对有学问女性的尊称,并最终被人们习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