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背景音乐


这首乐曲,对于每个中国人而言,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新闻联播》的余韵还未散去,它便如约而至。

它,宛如一杯陈年佳酿,香醇甘美,余韵悠长;又似一曲天籁之音,沁人心脾,绕梁三日。

没错,它就是家喻户晓的《天气预报》背景音乐——《渔舟唱晚》。

正如其名,这首乐曲充满了画面感:

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半边天,渔歌声声,在广阔的湖面上回荡。渔夫满载而归,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即将踏上归途。这幅欢快的场景,不仅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蕴含着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静心聆听,你会发现:

乐曲的旋律如同诗歌般优美,充满了韵律美、形式美和节奏美。前半部分(第一段采用对仗式的结构,乐句之间相互呼应,给人以规整之感;

而后半部分(第二、三段,则通过递升、递降的旋律,以及逐渐变化的速度和力度,营造出百舸争流的热烈景象。

乘风破浪背景音乐

资料中这样解释:

全曲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慢板。这段音乐舒缓流畅,如歌般悠扬,配合左手揉弦、吟弦等演奏技巧,展现出美丽的湖光山色——夕阳西下,帆影点点,渔歌悠扬……将“唱晚”之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抒发了作者对景色的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音乐速度加快。旋律在前一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从整体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进入第二部分后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转入下属调,形成对比和变化。这段音乐生动地表现了渔夫们摇桨归航、乘风破浪的欢乐心情。

第三部分,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系列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摇橹声、划桨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再加上古筝特有的按、滑、叠、挑等演奏技巧,将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渔舟唱晚》,这首可能是全球所有电视栏目中播放时间最长的背景音乐,它并非原版,而是当年上海著名电子琴演奏家浦琪璋根据同名民族乐曲改编演奏的电子合成版本。 浦琪璋曾是上海乐团的独奏演员,毕业于“小荧星”艺术团,在艺术上颇有造诣,曾与上海轻音乐乐团合作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曲子,如:《幸福的傣乡》等等。音乐界的屠巴海与她是多年的合作伙伴。 这首曲子完成后,浦琪璋便告别了乐坛。

1984年,中央电视台从浦琪璋改编演奏的《渔舟唱晚》中截取了1分33秒至2分42秒这一段,并进行了无缝连接,作为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一直沿用至今。 当年,浦琪璋用“雅马哈”三排键盘的音乐会电子琴改编演奏这首曲子时,未曾料到它会成为黄金时段节目的黄金背景音乐,更未曾想到它会影响到如此多的中国人, 会如此受到广大中国人民的喜爱,陪伴了我们近40年。

乘风破浪背景音乐

或许,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所在,如同陈年佳酿,愈久弥香,令人沉醉。

一首《渔舟唱晚》,陪伴了我们近四十个春秋,未来还会有五十载、六十载、七十年……它从一个时代的记忆,化作全民的记忆,中国的记忆,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成为灵魂深处一抹柔软的色彩,一段无法忘却的旋律,一种融入血脉的文化基因。

一叶扁舟,渔歌晚唱;一曲天籁,流芳百世。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