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所有商品都打折么 双11比平时便宜多少啊


2023年的“双11”促销活动已经迎来了它的第十五个年头。这场由各大电商平台倾全力参与的年度盛会,再次引发了全网购物的狂潮。今年的“双11”可以说是充满了不同寻常的元素与变革。

01

电商大战:从复杂规则到简化直降

以往的“双11”促销活动中,消费者常常需要熬夜等待、拼单凑满减,复杂的优惠规则让人感到困惑。但今年,多个电商平台都开始抛弃那些让人头疼的套路,转而以直降低价为主要策略。从淘宝天猫到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平台都做出了变化。

特别是淘宝天猫,今年在跨店满300元减50元的基础上,首次推出了大规模的官方直降活动,消费者无需再凑单,一件商品也能享受折扣,预计将有超过8000万件商品以全年最低价呈现。

京东也不甘示弱,推出了跨店每满299元减50元的优惠,还可以叠加20元的补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参与京东“双11”的商家数量再次创下新高,比去年增长了1.5倍。京东还在百亿补贴和秒杀频道上扩展了低价商品的数量。

拼多多则主打“天天真低价”,并首次上线了“单件立减”玩法,参与此活动的品牌商品多达2万款。拼多多还额外发放官方补贴,不再要求消费者凑单或计算复杂的优惠方式。今年的百亿补贴品牌商品池也比去年增长了110%,其中国货商品增幅最为显著。

02

从流量竞争到留量战略

随着电商市场的竞争加剧,平台们的竞争焦点也发生了变化。早期的流量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的电商市场更注重“留量”,即如何留住现有用户。淘天集团CEO戴珊表示,电商行业已经从获取新用户的流量竞争转向了留住老用户的“留量”时代。这种转变也促使平台们重新审视价格竞争策略。

京东零售CEO辛利军也指出,消费者越来越理性,愿意花钱,但不愿意多花钱。京东将继续在供应链中“挤水分”,将节省的成本让利给用户和合作伙伴。

03

最低价的迷雾:寻找“全网最低价”的挑战

尽管电商平台纷纷宣称提供“全网最低价”,但实际上,找到真正的“最低价”并不容易。大多数品牌要求统一报价,以维护价格体系的稳定。消费者在比价时常常面临困难。

有些平台或者商家使用了“文字游戏”,如“全网最低价”只在特定时段有效。消费者刘女士试图购买一款高端手机,但发现“最低价”只在某些特定时间段内有效。尽管她设定了闹钟并迅速下单,但最终依然未能成功抢购。

许多消费者对“先涨价再促销”的做法感到不满。随着“双11”启动时间的提前,长达数周的促销活动中,商品的“原价”变得模糊不清,使得消费者很难分辨真实的优惠幅度。

职业摄影师费先生回忆说,自己曾看到一款移动硬盘在“双11”优惠30元,但对比去年6月购买的价格,发现“原价”实际上更低,这使得“双11”的优惠显得不那么吸引人了。

04

价格战之外的竞争:服务与品质的较量

尽管价格战依旧是电商平台争夺市场的重要手段,但在今年的“双11”中,各平台也在比拼其他方面的竞争力。服务质量和商品品质成为了新的竞争焦点。

随着消费者对性价比和购物体验的要求提高,电商平台不仅需要提供低价,还要保证商品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京东通过“现货开卖”展示了其强大的供应链能力,而淘宝天猫则通过与菜鸟集团合作,提供更加高效的物流服务。

“预售”成为了不少电商平台的标配模式,它有助于拉长购物季、缓解物流压力和按需生产。一些消费者对预售的时间消耗和后续操作表示反感。今年京东同时提供了预售和现货开卖的选择,显示了不同的销售策略。

电商新势力:上海方阵的崛起

上海作为电商重镇,今年在“双11”中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上海的电商阵营不仅规模扩展,还在模式上多样化。传统电商如拼多多、抖音电商等直播电商在体量和影响力上不断提升。

新兴电商如得物和梦饷科技,通过深耕特色领域和创新的商品分发模式,迅速崛起。得物依靠其强大的年轻用户群体和高渗透率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而梦饷科技则通过“B-b-C”模式高效连接品牌商家和分发者。

小红书和B站也首次在“双11”中发挥重要作用。小红书投入大量流量和补贴,推动平台上的商家和买手发展。B站则与多个电商平台合作,拓展了电商业务,提升了用户的购物体验。

综合来看,今年的“双11”不仅是一个价格战的舞台,也是各大电商平台展示实力和创新的时刻。随着电商市场的不断发展,未来的促销活动将更加注重消费者的综合体验和长期价值。

在电商平台的竞争中,如何在保证低价的同时提升服务和商品质量,将成为赢得市场的关键。各大平台也在不断调整策略,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