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3000


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3000

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3000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占有关键地位。这一布局不仅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方面,还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核心内容融入其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略中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新时代发展理念中的绿色理念,而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更是关键环节。这“四个一”的深刻内涵,反映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深入把握,也明确了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深入理解这些内容,对于我们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美丽中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经历了从“两个文明”到“三位一体”,再到“四位一体”和今天的“五位一体”的重大理论创新。这一过程标志着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也彰显了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坚定决心。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布局中的一位,要求我们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视角,深刻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雾霾天气、饮水安全问题以及土壤重金属超标等,这些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和政治问题,必须付诸巨大的努力加以解决。

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是实现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根本上,生态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方式密不可分。改善生态环境,需要改变依赖资源消耗、规模扩张以及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发展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既要化解过剩产能,又要大力发展低能耗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推动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

生态环境保护离不开制度和法治的保障。我国在生态保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常与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密、法治执行不到位等因素有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快了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的步伐,推出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制定了包括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税法在内的多项法律,严厉打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建设,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守护者和建设者。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习近平总书记自2013年起连续八年参与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今年在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复工复产推进的关键时刻,他再次带头参加植树活动,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和全社会共同参与,为祖国绿化出一份力。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文明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时代的要求,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路径问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不仅指导行动,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核心。

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基本方略,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的重要性。这一理念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工业文明发展的产物,标志着人类对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要求。生态环境的独特性决定了它不可替代,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发展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开发中的弯路,这一点必须铭记并付诸实践。

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也要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对优美环境的需求。党的十九大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即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多做保护自然和修复生态的实事,让自然美景长驻,给人民创造更加宜居的环境。

推广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

发展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深刻总结了国内外的发展经验,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关注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

绿色发展理念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度一致,都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强调保护环境即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即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并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就必须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摒弃破坏生态的传统发展模式。绿色发展与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相辅相成,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时代的方向,我国在这方面有很大潜力,可以开拓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要顺应这一趋势,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划定并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和清洁生产产业的发展。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必须推进绿色生活方式,强化公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低碳消费,推广节能、节水产品,鼓励绿色出行,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弥补小康社会生态短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仅仅是实现“小康”,更在于全面、均衡的“小康”。即使在总量和速度上达标,如果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甚至生态环境恶化,就无法称为真正的小康社会。党的十九大明确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这不仅是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短板,更是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环境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否得到人民认可的关键因素。在经历了多年快速发展后,虽然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但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却减弱,生态环境仍面临恶化的风险。如果经济发展而环境恶化,那么这样的“小康”与人民的期望相距甚远。必须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一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