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扮演者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小米扮演者


在2018年夏季,小米在上市聆讯后的两周,一群重要的早期员工相聚在北京回龙观的一家粥店。那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手捧着小米粥,合影留念。那是一段珍贵的回忆,他们庆祝着小米的上市,这是他们财务自由的象征。

好景不常。转眼间,上市已过去近四年,那些曾经共享“粥”的早期员工如今已各奔东西。有些人已经离开了小米,比如李伟星和孙鹏。特别是在2022年,孙鹏离开了小米,转而担任某生态链企业的顾问。据说,6号员工范典的离开也已基本确定。

尽管小米现在已步入第十二个年头,成为一个庞大的平台,许多创始员工仍在公司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重聚的机会却愈发稀少。雷军对“上市之后三年不干活”的现象深有体会,因此在小米上市前,他特别设计了一个奖励计划,旨在激励早期员工继续留在公司,并且坚持三年。

这个奖励计划的实施,意在确保创始团队的稳定和避免早期员工因上市而放松。雷军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这种机制,既稳住了团队,又推迟了早期员工的套现,从而为新一轮的管理人员腾出空间。

上市后,小米进行了频繁的组织调整,这不仅是为了开启新的业务征程,也为了让创始员工焕发第二春,并为新力量的接棒铺路。2018年7月底,小米成立了多个新的业务部门,如贵金属业务部、探索产品部和投资部,并进行了大规模的系统性变革。

例如,小米设立了十个新的业务部门,这些部门由小米生态链和MIUI拆分而出,每个部门都配备了新的管理干部。这些部门的总经理直接向雷军汇报,其中包括了早期员工屈恒和范典。

至2021年,这些早期员工的股票奖励机制也迎来了兑现期,部分员工因此选择离开。小米创始团队中,不少成员来自金山系和微软系,他们在加入小米之前,多从事软件和互联网相关工作,这也符合小米最初的移动互联网定位。

例如,15号员工刁美玲曾在金山软件任职,后来在小米担任多个角色,如生态链产品运营总监、客户部负责人,现任小米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王海洲则从事技术工作,并负责小米线上线下融合系统,现任小米集团信息技术部副总裁。

李明的履历则横跨多个业务板块,他曾是小米社区的创始人之一,并且在2014年帮助小米电视在天猫双十一期间取得了好成绩。秦智帆则从金山系转入小米,并在小米汽车项目中担任了关键角色。

雷军通过不断的调整和机制设计,使得小米的早期创始团队能够在新的业务环境中继续发挥作用。生态链作为小米的重要板块,从上市后的调整中可以看出,它是小米必须捍卫的核心领域,而曾经开疆拓土的功臣们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