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拔五岳掩赤城 五岳掩赤城原意是什么


欢迎大家光临“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若您喜欢我们发布的内容,请点击左上角的关注按钮,第一时间获取我们每天的精彩文章推荐。

势拔五岳掩赤城 五岳掩赤城原意是什么

公元742年,唐玄宗的天宝年间,李白应召前往长安。他满怀豪情地写下: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未曾预料到,这一份理想的光辉竟转瞬即逝。

在长安,李白的高傲性格使得他不愿与小人共处,也不屑于低声下气;他的荣耀和宠爱则引来了高力士等人的妒忌和怨恨。更令李白感到失望的是唐玄宗对他的态度:玄宗钟情于李白绚烂的词章,却漠视了李白的治国良策。他将李白视作一个供娱乐的优伶,而非能够辅佐治国的明臣。

失落之下,李白离开了长安,返回东鲁,再度踏上了漫游的征程。

势拔五岳掩赤城 五岳掩赤城原意是什么

临行之前,他在东鲁南游吴越的途中,创作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绝美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在这首长诗中,将自己丰富的浪漫情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宏伟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梦游天姥吟留别》不仅是一首描绘梦境的诗篇,也是充满仙境幻想的作品。开篇即呈现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虚无缥缈的瀛洲与现实中的天姥山,通过虚实交替,令天姥山的奇伟显现得愈加引人注目。

势拔五岳掩赤城 五岳掩赤城原意是什么

天姥山因“王母”而得名,山中有拨云尖、细尖、大尖等众多山峰,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尽管天姥山被誉为“奇绝”,但与中国的五岳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李白的笔下,天姥山被描绘得如同一座直插云霄、雄峙天际的伟大山峰。

这不再是现实中的天姥山,而是李白梦境中经过夸张渲染的神奇山峦。

势拔五岳掩赤城 五岳掩赤城原意是什么

接下来的诗句则展现了一个个绚烂的景象:诗人在梦中飞越明镜似的镜湖,穿上谢公特制的木屐,沿着青云梯登山。沿途见证了深山中的海日升空,听见天鸡高鸣,光线由明转暗,山花和石头在暮色中变得朦胧不清。

耳边传来熊咆龙吟,震撼山谷,使树林颤栗、山顶惊动。在这幽深的暮色中,忽然出现了一个神仙世界,山崩地裂后,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日月交辉下,金银宫殿在光辉中熠熠生辉。云中的仙子们身着霓裳,驾风而至。老虎弹奏瑟琴,鸾鸟驾车,仙人们仿佛在列队迎接诗人的到来。

势拔五岳掩赤城 五岳掩赤城原意是什么

这场景美得令人心醉,但梦境很快消散,诗人惊醒时,发现一切只是虚幻。现实中,只有一片湿透的枕席。李白在诗末感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对游山玩水的向往中,透露了对人生的失落与深沉的感慨。

诗意本已深刻,但李白仍在结尾处愤然补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是诗的精髓所在,提升了整首诗的层次。

李白以坚决而傲慢的姿态,宣示了自己绝不会屈从于权贵的决心。这种蔑视封建统治者的态度,使得李白的伟大与独特愈发显现。

李白的一首诗,将天姥山的壮丽表现得淋漓尽致,天姥山因此声名远扬。

在晋朝以前,天姥山所在仍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地方。南朝的谢灵运曾开辟过通往临海的路径,天姥山正处于这一重要通道之中,因此逐渐被人知晓。

谢灵运还有一首诗写道:

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

高高入云霓,还期那可寻?

势拔五岳掩赤城 五岳掩赤城原意是什么

与天姥山相关的另一个名典故事是“天台遇仙”,也称“误入桃源”。传说汉永平五年(62年),剡人刘晨和阮肇前往天姥山采药。山中峰峦起伏,林深草茂,容易迷失方向。

当他们在山中采药时,天色渐晚,肚子饿得咕咕叫。突然,他们发现山上有桃子,就摘下一些吃。沿着小溪前行,没过多久,他们遇到两位貌美如仙的女子,竟然感到彼此似曾相识。

女子邀请他们到家中,那里金碧辉煌,菜肴丰盛,乐声悠扬。两人留在了女子的家中,竟与她们成了夫妇。当两人思乡心切时,无论女子如何挽留,仍决定返回家乡。临别时,女子指引了他们的回家之路,但当他们回到家中时,发现世事已变,山中半年,已是百年光景,昔日故人皆已不在。

奈何,他们只得再次回到山中寻找仙女,却再也无法找到踪影。那条小溪便被称作惆怅溪,溪上的桥也因此被称作惆怅桥。后人为了纪念刘阮二人,还在此地建造了刘阮庙,庙内塑有刘阮二人的雕像,展示他们当年的模样。

刘阮二人最终在当地定居繁衍后代,这便形成了今日的刘门山。刘晨的后裔刘尚之的第三个女儿,名为刘三姐,即后来著名的歌仙。

虽然这些故事的真实性难以考证,但不容否认的是,李白的诗篇,以及这些充满浪漫色彩的传说,为天姥山增添了无尽的神秘与魅力。天姥山因此被赋予了更高的理想境界,成为了追求精神自由的象征。

从诗中的天姥山,到现实中的刘门山,这些地域和故事共同构建了天姥山的文化景观,使它不仅在诗人的笔下闪耀光辉,更成为了后人心中的精神圣地。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其瑰丽的想象和强烈的个性,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世事的超脱。天姥山的传奇和李白的诗作,交织在一起,成为中国文化中一道不可忽视的亮丽风景。

通过这些诗篇与传说,我们不仅能欣赏到李白那种浪漫而雄浑的文学风采,更能感受到他对自由与理想的执着追求。在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山水之间,我们仿佛也能窥见那份亘古不变的诗意与梦想。

天姥山的故事及其在李白诗作中的表现,注定会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它们不仅是古代文人的精神寄托,也为现代人提供了超越现实、寻求理想的美好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