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神静气的意思 凝神静气的意思和近义词
在江苏省如东县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奇故事,称为“智女掘港”。这个故事源于古代扶海洲,一位名叫明珠的渔女,她为了帮助因为缺乏安全港口而频频遭遇海难的渔民,立下了挖掘渔港的决心。她的努力一度陷入困境,因为挖掘工作总是被海水的泥沙淤积所阻碍。经过深思熟虑,明珠发现海水涨潮时泥沙会淤积,而退潮时泥沙会被冲走。于是,她决定利用这一规律,在退潮时进行挖掘。她的坚定信念获得了情郎、乡亲以及海子牛的鼎力支持。大家每天在退潮时刻奋力挖掘,最终成功地拓宽了航道,建立了一个安全的渔港。
“智女掘港”不仅讲述了一个关于坚持和智慧的故事,还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事物总有其内在的规律,遵循规律则能成功,否则就会失败。这个故事让“愚公移山”和“智女掘港”一样,成为了如东的哲理名句。为此,如东县还因“智女掘港”等新成语的推广而荣获了“中华新成语特色文化基地”的称号,这一事件在“首届中华新成语学术研讨会”上获得了高度的赞誉。
在明朝嘉靖年间,如东掘港场屡次遭到倭寇侵扰,这些倭寇不仅掠夺财物,还屠杀无辜居民。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名叫扣郎的少年,年仅12岁,被称为“惯宝儿”的独子,也参与了抗倭斗争。某夜,扣郎在烟墩放哨时发现了倭寇的偷袭,毫不畏惧地鸣锣发烟火,及时警告了村民。倭寇在愤怒之下向烟墩发动了攻击,扣郎在英勇抵抗中不幸被砍为两截,壮烈牺牲。当地百姓随即联合起来击败了倭寇,为扣郎复仇。扣郎的英勇行为成为民族英雄,广受尊敬。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小尿童的故事相比,扣郎的抗敌事迹显得更加感人和激励人心。如此英勇的少年,不仅是如东的民族小英雄,也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扣郎的事迹被广泛传颂,如东人深感应当将其作为民族英雄向世界推广,以激励人民勇敢无畏地抵抗侵略。
“知人善察”这一成语源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的裴松之注,意为善于观察和识别人才。在领导和管理中,能够发掘下属的长处,合理配置资源,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这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素质。信任他人、相信自己的眼光、给予机会,都是优秀管理者的标志。
1918年11月,张謇在沿海进行垦荒工作时,负责设计的荷兰工程师特莱克突发疾病去世,工程陷入停顿。张謇紧急召开会议,协助特莱克工作的年轻工程师宋希尚,年仅23岁,汇报了工程的进展情况,并提出了自己的计划。尽管大家对宋希尚的年龄表示担忧,张謇却看中他沉着冷静的处事风格和深入的分析,决定将工程交给他。宋希尚没有辜负期望,一年后顺利完成了工程。张謇在竣工典礼上给予宋希尚高度评价,并资助他赴美留学。宋希尚学成回国后,成为我国水利工程领域的栋梁之才。
成语“厚积薄发”出自宋代苏轼的《送张琥》。其中,“厚积”指大量积累,“薄发”则指逐渐释放。这个成语形容只有在充分准备之后,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尼采曾说:“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这句话揭示了沉淀和爆发之间的辩证关系。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事业发展,都需要通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才能在关键时刻爆发出惊人的能量。生活中的付出和努力,虽然可能在短期内看不到回报,但这些都是为未来的成功做准备。正如如东人民,通过持续的努力和积累,成功地将滩涂变为良田,展示了“厚积薄发”的真实写照。
如东的土地,在数百年的沉淀中由古长江与南黄海的交汇而成。历代如东儿女在盐碱地上辛勤开垦,使沧海变成沃土,创造了60万亩宝贵土地。这里的人们用他们的坚持和努力,不断积累,最终迎来了辉煌的成就。如东大地,如日初升,充满了勃勃生机和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