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的主要成分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天然气水合物(通常被称为“可燃冰”)作为一种潜在的清洁能源,其开采和利用成为了各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研究重点。2021年7月12日,我国在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和测井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经过海上测试,我们自主研发的设备和技术已成功运行,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这项关键技术的国家。中国工程院的周守院士指出,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领先地位。我国海域内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丰厚,储量高达约800亿吨油当量。那么,天然气水合物到底是什么呢?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

天然气水合物,外观类似冰块,但因其能燃烧而被称为“可燃冰”。它其实是天然气和水在特定的高压低温环境下形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因此也被称作“固体瓦斯”或“气冰”。这种物质在常温常压下表现为白色固体,其燃烧后释放出的能量极为可观,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高效能源。

在开采技术上,我国于2007年首次在南海北部的神狐海域获得了可燃冰样品,这一发现为我们了解该地区的可燃冰资源奠定了基础。从那时起,我国的科学家们便开始了对这些资源的深入研究。

初步研究表明,神狐海域的可燃冰主要为扩散型,且储量丰富。

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资源主要是纯甲烷水合物。

如何安全有效地开采这些庞大的资源仍然是一个重要课题。

早在2004年,我国就启动了可燃冰的开采研究工作。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我国当时的技术水平尚有较大差距。由于可燃冰通常分布在300米至3000米深的海底沉积物中,开采过程中容易引发地质灾害。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开采过程中如果发生事故,甲烷的泄漏将对全球变暖产生负面影响。确保开采过程的安全和稳定成为了研究的关键。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

目前,对于可燃冰的开采技术,主要有以下五种方法:

1. 减压开采法

减压开采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降低压力促使可燃冰分解。此方法包括两种操作方式:一种是使用低密度泥浆钻井来降低压力;另一种是在可燃冰层下方存在游离气或其他流体时,通过泵出这些流体以降低压力。这种方法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开采,是目前三种传统开采方法中最具前景的一种。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

2. 热激发开采法

热激发开采法通过加热可燃冰来使其分解成天然气。尽管这种方法理论上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局限。局部加热的效果有限,且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用较少。

3. 化学试剂注入开采法

此方法通过向可燃冰层中注入化学试剂(如甲醇、乙醇或盐水)来破坏可燃冰的平衡,使其分解。这种方法成本较高,操作速度较慢,并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实际应用也不广泛。

4. 固体开采法

固体开采法涉及直接从海底采集固态可燃冰,并进行分解。后来,这一方法演变为矿泥浆开采法,即将可燃冰分解成气液状态的泥浆,然后将这些泥浆抽到海面进行处理。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较为复杂,但也展示了可行性。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

5. 二氧化碳置换开采法

该方法通过向可燃冰层中注入二氧化碳,使其分解并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尽管这一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优势,但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还在不断探索中。

虽然我国在可燃冰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当前的开采技术仍面临着高成本和风险。2020年2月17日,我国南海的第二轮可燃冰试采点火成功,并在3月26日超额完成任务。

据报道,神狐海域的可燃冰储量约为194亿立方米。

是否能够取代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仍需进一步研究。可燃冰的开采不仅涉及巨额资金、复杂技术,还必须考虑环境保护问题。目前,美国、日本和中国都在积极研究可燃冰的开采技术,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看到更加成熟的商业化应用。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

单从经济成本来看,可燃冰的开采确实不尽如人意。例如,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一号”造价高达50亿元。但面对资源日益枯竭的现状,大规模开采可燃冰是不可避免的趋势。除了南海,我国陆地也发现了可燃冰的踪迹。

实现可燃冰的商业化仍然面临许多挑战。我们不仅需要解决高额的资金投入问题,还要克服技术难题和环境保护难关。未来,谁能率先攻克这些难题,走在可燃冰开采的前沿,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