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招损的下一句 满招损的下一句话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句深刻的教诲:“谦受益,满招损”,它告诉我们谦虚的人能收获益处,而自满的人则会遭遇损害。老子也曾指出,只有那些不自以为是的人,才能清晰地判断事物;不自夸的人,才能让自己的功绩被认可;而不骄傲的人,才能成就大事。

俗话说:“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就像丰盈的谷子,越是成熟便越是低下头。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常常忘却了“成由谦逊,败由奢”的真理。很多人在取得一些小成就后便飘飘然,以为自己了不起,便开始向组织提出要求;有人从普通百姓成长为领导,便看不起上级和下属,渐渐失去了对平民的尊重;还有的人在升迁后,沉浸于他人的赞美中,渐渐迷失了自己,最终被捧杀。对上级谦逊是一种责任,对平级谦逊是一种友好,而对下级谦逊则体现了高贵。对所有人保持谦逊,才能给自己带来安全感。

如果回顾中国历史,会发现所有成就卓越的人物都深谙这一道理。例如,古代贤君大禹从不骄傲自夸,他曾说:“他人的长处都值得我学习。”每当听到别人对他的善言劝诫时,他总是心怀感激,甚至不惜下拜以示感谢。他广泛征求意见,成功治理了黄河,成就了不世之功。周公更是才华横溢,他不仅不自满,还极为谦恭,唯恐有贤者未被重用,他依据天道制定了礼乐制度,流芳百世。

唐太宗则是历史上最善于纳谏的君主之一,他曾说:“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他不仅虚心接受意见,还勇于寻求建议,真正做到了闻过则喜,因此贞观之治形成了“直士盈朝,从善如流”的清明局面。历代的明君都心怀谦逊,尊重他人,以德治国,为百姓增添福祉。他们何曾以自身的德行向人夸耀呢?他们的谦逊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效法。

在晋朝时期,石崇与王恺两人为了炫耀财富而相互攀比。王恺的紫丝步障长达四十里,石崇则不甘示弱,造了五十里的锦步障。王恺向皇帝夸耀获得的珍贵珊瑚,石崇则用铁如意将其击碎,随后从家中取出高达二三尺的珊瑚,以一株赔偿给王恺。最终,石崇因罪入狱,家破人亡时感叹:“你们杀我,难道不就是想得到我的家产吗?”在临终前,他才意识到若能早些明白,就不会自夸而遭此厄运。骄傲自夸的代价往往是惨痛的,因此我们必须谨言慎行。无论财富与才能如何,若以此自傲,必定失去本心,变得无耻。

高调做事而低调做人,既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智慧和修养;它展现出处世的胸襟与谋略,更是做人的最佳态度。欲成大事者应当宽容待人,从而赢得他人的欣赏与尊敬,这是立身之本。根基扎实,方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若根基浅薄,终究难免衰败,遭受风雨。低调做人不仅可以自我保护,还能融入社会,建立和谐关系,让自己在无形中积蓄力量,成就卓越事业。

学会低调做人,就要做到不喧嚣、不矫揉造作、不故作姿态,避免卷入是非,也不招人烦恼与嫉妒。即便自认才华出众,也应抱持谦虚的态度。若感到自己未能施展才华,那不过是肤浅之举,真正的智慧在于淡定从容,顺其自然。

低调做人是一种心态,让人以平和的姿态看待世事。修炼至此,便可在卑微时安贫乐道,心怀宽容;而在显赫时则持盈若亏,既不骄矣,也不失风度。学会宽容,剔除内心的杂念,淡泊明志,坚定追求目标。

《尚书·大禹谟》中有云:“

惟德动天,无远勿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这一古训深刻阐释了低调处世的智慧,体现了儒道佛的深邃人生哲理。

在当今社会,谦逊依然是一种难得的美德,值得每个人在生活中坚持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