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柱箍筋加密区范围 构造柱上下500mm箍筋加密


在建筑设计与抗震规范中,关于构造柱的要求一直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在多层砌体房屋和框架结构之间,存在着一些不明确的规定。为了解释这个复杂的问题,以下是对相关规范及设计标准的详细探讨。

参考了GB50003-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其中第10.2.5条对多层砌体房屋构造柱的要求进行了说明,指出上下端的箍筋需“适当加密”。文中并未对“适当”的范围进行具体说明,也没有提及框架结构的情况。

进一步查阅了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7.3.2条,该规范同样提到多层砖砌房屋构造柱上下端应加密,但对于框架结构构造柱是否也需要加密,规范中并没有明确指示。这引发了对框架结构构造柱加密必要性的深入思考。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查阅了一些图集资料。发现平法图集中没有明确的规定,随后研究了西南15G701砌体图集和12J614-1砌体图集。在12J614-1图集中,虽然显示了间距的变化,细看之下只是在连接区段的箍筋间距缩小了5厘米,而200毫米的间距实际上并不能算作加密。

经过深入查阅,终于在

03ZG002民用多层砖房抗震构造图集

中找到有关构造柱上下端500毫米范围内箍筋加密的具体要求。这一规范仍然针对砖混结构,并不适用于框架结构。依旧缺乏明确的规定。最终,在某建筑设计说明中找到了一条相关信息,得出了关于框架结构构造柱上下两端不需加密的初步结论,而砖砌结构构造柱则需“适当加密”或者直接加密,前提是设计说明中未特别要求加密时才可不加密。

在此,需要说明为什么认为框架结构的构造柱上下两端不需要加密:

1. 规范及图集中没有相关的特别说明。

2. 在查阅资料时发现王亚雄老师出版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其中明确指出框架结构的构造柱箍筋不需加密,而砖混结构的构造柱则需加密,以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增强柱体的稳定性。

加密的区间一般为100毫米,而非加密的区间则为200毫米。加密范围通常位于每层柱子的顶部和底部,加密长度取决于层高的1/6与450毫米二者中的较大值。

需要注意的是,构造柱并不是承重构件。根据震害分析与实验结果,在墙体适当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与圈梁、腰梁、压顶梁等连接,可以有效提升墙体的延性,增强构件抗侧力的能力,进而防止或延缓墙体在地震作用下的突然倒塌。这种设计有助于减轻墙体受损程度。构造柱的加密主要是为了提高柱体的延性,其影响因素包括轴压比以及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构造柱本身并不存在轴压比问题,因此不需要加密箍筋。

严格来说,《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7.3.2条第1款中提到,构造柱在上下端应适当加密。尽管这一条款主要针对砌体结构,但对于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而言,至少应符合自承重墙的构造要求。汶川地震中填充墙外墙的坍塌事件更是令人警醒,建议在设计中对填充墙构造柱的箍筋进行加密,以保障人身安全。

如果甲方或施工方坚持要对构造柱进行加密,则应提供相关纸质文件作为依据。在广联达等软件中,这种加密设置也相对简便。

若构造柱上下加密的范围有所不同,可以在属性设置中对相应的构造柱进行调整。这一系列的规范与实践要求强调了结构设计在抗震安全中的重要性,确保建筑在自然灾害中能够保持其稳固性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