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千钟粟的意思 千钟粟的典故和典故


宋真宗赵恒是宋朝历史上第三位皇帝,他的跨度长达25年,期间留下了不少历史印记。其中,有两件事最为人知:一是他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二是效仿唐玄宗封禅泰山。这两件看似重要的历史事件,实际上并没有给他的增添太多光彩,反而成了一些争议的焦点。

尽管如此,宋真宗的之道却不乏亮点。赵恒自幼接受过皇家良好的教育,文人气质浓厚,深谙诗文之道,且书法技艺亦相当高超。他对教育事业的推动颇为关注,力图通过培养人才来振兴。他鼓励社会各阶层的人才积极参与科举考试,广开言路,招贤纳士。为了激励学子,他亲自作诗一首,名为《励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首诗流传千年,其中“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成为了启发无数人勤奋读书的座右铭,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少年立志求学,实现自我价值。而“书中自有颜如玉”中的“颜如玉”究竟指的是谁,却引发了许多讨论。

“颜如玉”这一词并非指某一位历史人物或特定女子,而源自《昭明文选》所收录的《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二首《东城高且长》。其中提到“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形容的是一位极其美丽的女子。这首诗描写了一名游子在秋日洛阳的东城门外漫步,心情低落,眼前的一切都显得萧索悲凉。就在他心情更为沉郁时,他梦见了一位名叫“颜如玉”的女子,她正坐在自己家中,这个梦境不仅带给他无尽的美好想象,也加深了他对现实生活的失望。显然,“颜如玉”在这里并非某位具体的人,而是泛指那些美丽的女子,象征着理想中的美好事物。

宋真宗将这一形象引入《励学篇》,旨在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他希望借此告诉人们,书本不仅能带来物质的富足,更能带来理想中的美好人生——无论是财富、地位,还是美丽的伴侣,都可以通过勤奋学习获得。

宋真宗的这首诗也为“颜如玉”赋予了新的意义。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便从中汲取灵感,创作了短篇小说《书痴》。小说中的主角郎是一个家庭贫困的青年,他痴迷于读书,日夜不懈,虽然年纪渐长,却一直未娶妻。他并非单纯为了学习而读书,而是坚信书中藏有“千钟粟”“黄金屋”和“颜如玉”。周围人都嘲笑他,认为他沉迷书本不务正业,但郎却毫不在意。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说中真的有一位美丽女子——颜如玉,似乎从书中走了出来,陪伴郎一同读书。两人逐渐产生了感情,甚至有了一个孩子。这段离奇的故事引起了当地县令史某的注意,史某派人捉拿郎。颜如玉逃脱了,而郎则遭到严酷的惩罚,所有的书籍都被。

郎并未因此放弃学业。经过一段艰苦的努力,他终于通过科举考试进士,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得到了仕途的机会。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郎还立下了“颜如玉”的牌位,祈求她保佑自己顺利。最终,他被任命为巡按,派往福建进行视察。在福建,他查出了史县令的诸多不法行为,并一举将其满门抄斩,报了自己当年的血海之仇。

这一曲折离奇的故事,通过蒲松龄的笔触,展现了“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一概念的深远影响,也让“颜如玉”这一象征性的名字,深深植入了人们的记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