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尽长江滚滚来上一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代杜甫的《登高》是文学宝库中一首极具纪实性与情感深度的诗篇,其中有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至今仍在脍炙人口的诗句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句诗表达了秋风带走无尽的落叶,而长江水滚滚东流,象征着一种永不停歇、充满无尽力量的自然景象。

《登高》全诗原文如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那时杜甫身在夔州,正值重阳节,他在健康状况堪忧的情况下,怀着满腔孤独与感慨,登高远望,留下了这首千古传世之作。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个人情感交织,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与痛苦,以及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深刻体会。

诗的开篇通过一系列极具画面感的自然描写,展现了秋日的肃杀与荒凉。猛烈的秋风吹动着大地,天高云淡,猿猴在远处山峡中发出哀号,声音凄凉让人不禁感到心头一阵压抑。沙洲洁白的沙滩上,鸟儿在空中盘旋,似乎在寻找着归宿。这些自然景象与寂寥的环境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萧条的氛围。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则更加加强了这种悲秋之感,落叶无声地飘零,长江水滔滔不绝,仿佛象征着无尽的岁月和人生的沧桑。

进入诗的后半部分,杜甫的笔触转向自我情感的表达。他感叹自己身在异乡,心灵孤寂,远离故乡已久的他,长年漂泊,未曾得到片刻的安宁。通过“万里”和“百年”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他刻画出了身心俱疲的状态,身在他乡的孤独与痛楚显得愈加深刻。此时的他,不仅感受到人生的苦涩,还深知自己因长期病弱而无法再随心所欲地饮酒,甚至在新停的酒杯前,他也只能感慨这一生的艰难与无奈。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既悲怆又沉痛,杜甫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写,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身世遭遇巧妙地融入其中。诗中的景与情并非简单的并列,而是彼此交织,彼此呼应,情景交融、浑然天成。诗人通过“风急”、“天高”、“猿啸”、“沙白”等细节,塑造了一个既广袤又孤寂的秋日世界,而这种自然的苍凉与壮丽正好映衬了他身世的艰难与漂泊。全诗语言凝练、情感丰沛,每一对仗都紧密有力,似乎每一句都深深扎根于诗人的生命体验之中。

杜甫在这首诗中不仅倾诉了自己一生的漂泊与病痛,更揭示了那时社会与人生命运的无常。这首《登高》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是杜甫心境的真实写照,展现了他在历史洪流中的个人无力感与生命的坚韧。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将外部世界的壮丽景象与内心的孤独痛苦交织,形成了一幅深刻的情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