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位置教案 一年级数学位置


第二单元:位置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为之后学习更复杂的“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教材首先通过呈现确定教室中学生座位的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明确“列”和“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然后,通过教学搬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来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虽然他们在生活中有丰富的相关经验,但对物置的描述还没有形成特定的规范。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方法,从而发展他们的数学思考和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理解数对的含义,并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同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数学思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他们体验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让学生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理解数对的含义并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课时安排:共计3课时。

课 时 教 案

课题:第二单元: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教材P19例1及练习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情境的引入,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室座位图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 通过展示教室座位图或实际座位,引导学生回忆如何描述同学的位置。

2.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想用一个更简便、准确的方法来表示位置,该怎么办呢?从而引出本课主题——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新知探究

1. 明确“列”与“行”的概念,并示范如何确定第几列、第几行。

2. 介绍数对的概念,并解释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3.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如何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